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2019-08-09
新年伊始, 辽宁工程技术 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 用五彩斑斓的气球做成与专业 相关的各种物件, 吸引了很多 人的目光, 他们以这种形式庆 贺新年.

记者看到, 机械工程专业 学生制作了采煤机、 单板机, 车 辆工程专业学生制作了矿用卡 车,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 制作了火电发电设备给水泵,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制 作了轴承,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 制作了运载火箭. 机械工程专业大一学生王 东说: 我们的创意作品是采煤 机, 刚来大学半年, 对专业的了 解还很有限, 专业老师推荐我们 制作体现学院优势特色的采煤 机, 在制作工程中我们查阅了大 量的资料, 当看到大采高采煤机 居然要

6000 万一套, 我们都惊 呆了.别看我们作品看着简单, 里面的液压缸、 摇臂、 滚筒截齿 排序一样可不少. 采煤机 矿用卡车 创意气球贺新年 创意气球贺新年

本报记者 焦雪 摄影报道 3261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 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责任编辑: 宋志芳 编辑: 王翠红 E-mail: fxrbzm@163.com

02 城事

本报记者 刘丹

1955 年5月21 日,《阜新日报》 报道: 阜新县 (今阜蒙县) 已建立

36 个蒙古族自治村,并有8000 名蒙古族学生学习 本民族语言文字. 阜新是一个多民族 聚居地区, 历史上民族先 后为鲜卑、契丹、女真人.公元

1214 年 (元太 祖九年) 蒙古人入居懿州 (辽、 金、 元行政区, 州治 今阜蒙县塔营子镇) 后, 与当地契丹人、 女真人和 汉人杂居.明朝辽西边 墙建成后, 阜新成为蒙古 族半农半牧游牧地区.清朝中、 后期, 蒙地开禁, 汉、 满、 回等民族人口大 量流入.从此, 阜新地区 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汉 族人口居多数, 蒙古、 满、 锡伯、 回族等成为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 在党 的民族政策指引下, 阜新 地区少数民族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 可喜变化.1952 年即开 始在蒙古族人口占全村 人口 80%以上的行政村 建立民族自治村.从1952 年到

1955 年, 阜新 县共建立

36 个民族自治 村.彰武县于

1953 年1月24 日成立上三家子蒙 古族自治村 (今属大冷蒙 古族镇) .

1956 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 问题的指示》 .阜新县结 合撤区建小乡制体制, 先 后撤销了

36 个蒙古族自 治村, 新建哈达户稍、 公 官营子、 推朋、 喇嘛营子、 大巴、 吐拉尺、 道力板、 佛寺、 黑帝庙、 水洞、 大板、 哈拉哈

12 个蒙古族乡.

1961 年5月, 彰武县 大冷人民公社改建为大 冷蒙古族人民公社,1984 年4月改为大冷蒙 古族乡.1984 年8月1日, 彰武县苇子沟乡、 西 六家子乡、 东六家子乡分 别改建为苇子沟蒙古族 乡、 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 乡、 东六家子满族蒙古族 乡.1963 年, 郊区长营 子人民公社改为长营子 蒙古族人民公社,

1984 年改为长营子蒙古族镇.

1958 年4月7日,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县内各蒙古族乡不复存在. 阜新绿舟应急救援队 贴心保障 暖心捐赠 新年伊始, 由团市委主办的 童心 市集 寒冬送暖 活动在兴隆大家庭举 行.活动中, 孩子们进行了物品易换, 他们积极、 乐观、 向上的精神感染了现 场所有的人.阜新绿舟救援队的队员 们对现场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贴心服 务, 同时怀着一份感激和感动, 队员们 自发进行了现场捐赠, 把活动推向了高 潮. (记者 谷玲) 孝老爱亲的理发员――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刘玉芬在彰武县苇子沟镇土城子村 有这样一个备受尊重的人, 她叫 刘玉芬.今年

33 岁的刘玉芬本 是朝阳市人, 是在大连市打工的 时候与丈夫潘高洋相识、 相爱, 并 追随着爱情的脚步来到土城子 村.刘玉芬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 女孩, 在来到土城子这个小山村 之前, 从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 更 别说干农活了.可是, 就是这样 一个跟随丈夫一路走来的城市女 孩, 在土城子村留下了一个个敬 老爱亲的感人故事.

2005 年, 勤劳善良的刘玉芬 嫁到土城子村之后, 很快就学会 了春种秋收, 屋里屋外田间地头 绝对是行家里手, 而且每次下地 她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婆婆留在家 里, 自己和丈夫去干活.为了补 贴家用, 她在家里开了理发店, 但 对前来理发的老年人却很少收 钱.她的婆婆逢人就禁不住夸两 句这个孝顺的儿媳, 村里人也都 把她平时的做法看在眼里记在心 上.慢慢地, 刘玉芬成了小山村 里人人竖起大拇指的好媳妇. 刘玉芬刚开理发店时, 另外 一个自然屯的 五保 老人郭金生 步行五里路来理发.老人平日里 没有家人照顾, 也不经常洗澡, 浑 身脏兮兮的.刘玉芬一点没嫌 弃, 不仅免费给老人理发, 还让丈 夫给老人洗了澡, 又换上一身干 净的衣服.临走, 刘玉芬告诉老 人以后就不要自己来理发了, 她 每月都会按时到老人家去义务 理发. 刘玉芬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 做的.此后的每个月, 她都按时 到老人家上门义务理发, 并时常 带上米、 面、 熟食、 月饼等生活用 品.除了理发, 她还要给老人剪 指甲、 收拾屋子、 洗碗洗筷, 就像 女儿回门一样.渐渐的, 郭金生 老人也把她当做女儿了, 每回理 完发之后, 老人都依依不舍.每 每隔上一个月, 老人都掰着手指 算日子, 盼着玉芬闺女早点来. 刘玉芬在上门义务理发中, 还收下了一个 女儿 .王莹与奶 奶孙桂华相依为命, 是村上的低 保户.刘玉芬上门为孙桂华义务 理发时, 发现小王莹由于缺少母 爱, 内心极度自卑, 甚至出现精神 抑郁.刘玉芬看在眼里急在心 上, 就像母亲一样关爱着小王莹, 经常和她说说知心话, 给她零花 钱, 给她买来新衣服穿, 并热情鼓 励她: 孩子, 你年纪这么小, 要看 到希望, 心里要充满阳光. 慢慢 的, 人们发现小王莹的性情开始 转变了, 乐观了, 见到村里人也爱 说话了. 说到刘玉芬上门义务理发, 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 点 , 那就 是苇子沟敬老院.10 年前, 当她 看到敬老院的老人们因为年纪 大, 行动不便, 照顾自己很困难. 从此, 她每隔一个半月就会准时 出现在敬老院, 义务给老人们洗 头、 理发、 剪指甲、 洗衣服, 不嫌脏 不嫌累.敬老院的老人们从最开 始排斥她, 到后来都盼着 玉芬姑 娘 的到来.后来, 苇子沟敬老院 合并到东六家子中心 敬老院, 刘玉芬又一路 跟随, 每次要往返30多 里路定期为老人们义 务服务, 而且还时常买 上一些实用的衣物顺 便给老人们送去.据不完全统计,10 多年来, 刘玉芬义务为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