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2019-08-10
A3 伏牛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责编/方梦一 责校/邹晶 Email: shan20122018@163.

com 敬请关注 伏牛 微信公众号说起六栋楼, 三门峡市许多人 是耳熟能详的.你如果打的到六栋 楼下车, 的哥不用问就能准确地把 你送到.因为六栋楼在三门峡已经 叫了几十年了. 如今的六栋楼早已被一座座高 楼所替代, 然而, 它的旧模样我却记 忆犹新. 六栋楼, 顾名思义, 就是有六栋 楼.它分布在现在的黄河路北八街 坊, 三门峡市二中的正对面的大院 里.院的东面是

一、 二号楼, 北面是

三、 四号楼, 西面是

五、 六号楼, 形成 了一个 门 字形.六栋楼均为木楼 梯, 两层筒子楼, 楼道居中, 左右两 边是单间拱顶房.每栋楼前有一个 公用水管,

一、 二号楼和

五、 六号楼 的楼间各有一个公用厕所, 大院中 间还有四排硬山式红瓦房.六栋楼 是解放后陕县县委、 县政府挤身三 门峡市区办公时, 干部职工生活居 住的地方. 住过六栋楼的人都记得, 六栋 楼楼层低矮, 楼道黑暗, 加上本来 就不宽敞的楼道两侧堆满了住户 的蜂窝煤、 蜂窝炉以及杂物, 进入 楼道稍不留神, 不是碰倒人家的蜂 窝煤, 就是撞翻邻居的做饭锅.不过, 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黑暗, 因 为每月几十元的低工资养家糊口 都成问题, 哪一家也舍不得在门前 楼道安一盏照明灯, 即使有人家安 上一盏灯, 那灯泡的瓦数一定是最 小的, 也只是在做晚饭的时候, 还 有晚上去厕所的时候打开.像六 栋楼这样的建筑结构, 夏天屋里密 不透风, 像个蒸笼, 把人热得要死, 冬天像冰窟窿, 冷得要命.住在六 栋楼吃水、 上厕所是两大难问题, 要是赶在星期天或节假日会变得 更加严重,为此邻里间还有怄气的、 闹矛盾的.但即便这样, 许多 人还是以能住进六栋楼为荣, 貌似 这是自己融入城市生活的一个象 征.

1985 年, 我搬进了六栋楼里临 时搭盖的一间低矮的半坡小瓦房 里.房间小得可怜, 仅能放一张单 人床、 一张两兜桌、 一把藤椅.这让 刚跳出农门的我感到无比兴奋, 我 迫不及待地用报纸糊了墙壁, 支了 床板, 当晚就入住了. 几年后, 我在六栋楼二号楼的 二层终于拥有了一间真正的住房. 但也是从那时起, 能拥有一套高层 楼房的套房就成了我的梦想和奋斗 的目标.

1994 年, 一夜间, 六栋楼悄然 发生了变化, 大院里的

一、

二、

三、 四号楼同时被拆除, 要建六层的单 元套房.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作 为搬迁户, 我特别关注它的建设速 度, 从技术员开始放线到工人挖地 基、 打基础、 砌墙, 直到主楼封顶, 我不知到了建筑工地多少次, 每一 次都见证了它的进度, 想象着我将 要入住的新房子的样子, 设想着每 个房间里的摆设, 兴奋的心情难以 言表.1996 年, 我以搬迁户的身份 终于搬进了一套

80 多平方米的三 室一厅住宅, 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 现实, 我成了六栋楼其中一套住宅 的真正主人了.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当 我还沉浸在新房的温柔乡里的时 候, 六栋楼的五号、 六号楼和四排 瓦房全被夷为平地.两年后, 设计 新颖, 外观漂亮的几栋多层建筑在 六栋楼落成了, 三天两头 噼噼啪 啪 的鞭炮声把搬迁户一个个迎进 了新房, 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我 也有了新邻居. 曾经六栋楼的旧模样早已荡然 无存, 代替它的是

15 栋高层建筑, 政府给它的正式身份是三门峡市黄 河路北八街坊, 我就是那坊间一分 子. 如今, 六栋楼小区里居委会、 职工医院、 幼儿园、 商店等一应俱 全, 小区的周边早已是高楼林立, 店铺云集, 道路纵横, 人流如织, 车 辆川流不息.不管什么时候, 无论 谁问我现在住哪里, 我都会习惯而 又自豪地说: 住在六栋楼! 六栋楼的变迁, 见证了陕州区 的发展, 见证了三门峡的巨变.我 与六栋楼在不变和发展变化中结 下了不解的情缘, 我愿一直在这里 生活下去,见证它下一次的巨变. 为有禹王曾劈门, 不尽仙子纷登临. 天人合一堪伊甸, 黄河明珠何迷人! 最近, 车间大多数同事都沉迷于买彩 票, 他们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讨论 彩票, 昨天彩票的开奖号码是什么? 谁 又中了奖? 等.下班后, 他们不是急着回 家, 而是自觉聚在一起对着彩票中奖号码 分析图共同研究, 讨论今天该买什么号码, 有时为了一个数字还争得面红耳赤, 有时 还免不了为一个号码打赌一番, 似乎买彩 票成了他们工作之余的最大乐趣. 王小刚识字不多, 在生产一线工作, 每 月收入

3000 元左右, 他看见最近许多同事 买彩票都中了奖, 一中就是几千元, 心里也 痒痒起来了, 想买几张彩票碰碰运气. 心动不如行动.王小刚自己不会选号 码, 看最近车间的唐主任运气比较好, 已经 中了好几个几千元的大奖了, 就死缠烂打 地非让唐主任给他几组号码, 唐主任被缠 不过, 就将自己还没有考虑成熟的号码给 了王小刚几组. 王小刚当即兴冲冲地跑到附近的彩票 点, 不管三七二十一, 照着唐主任给的号码 就买了20元的. 第二天, 王小刚一到单位就找车间唐 主任询问昨晚中奖了没有.唐主任给了王 小刚一个白眼, 转身就走了.看情形准是 没中, 王小刚又凑到同事跟前打听昨晚的 开奖号码, 同事们就告诉了他.王小刚觉 得开奖号码很耳熟, 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彩 票查看, 果然有一组号码跟开奖号码完全 相同. 我中奖了! 王小刚激动地大叫起来. 同事们闻言凑过去一看, 还真是的. 吵闹声惊动了唐主任, 他也急急跑了 过来, 接过王小刚买的彩票一看, 还真是自 己写给王小刚的号码.怎么自己买的就没 中呢?唐主任仔细研究了半天, 才恍然大 悟: 原来他写给王小刚的号码是自己研究 体彩排列

3 的号码, 谁知王小刚是个菜鸟, 误打误撞买成了福彩 3D, 居然就中了!真 是无巧不成书啊! 车间工人都拿唐主任开玩笑, 说他自 己研究的号码没有中奖, 反而让别人买着 中奖了,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意插柳 柳成荫 .唐主任只有尴尬地陪笑. 王小刚歪打正着得了

1000 元奖金, 为 了感谢唐主任, 就邀请唐主任和同事到小 饭店聚了一顿.此后, 他们每天下班以后 共同研究彩票、 买彩票, 福彩、 体彩一起买, 工作之余的生活再也不单调无味了, 而且 时常有惊喜! 杜鹃花生长在卢氏县南山一带, 尤以朱 阳关漂池和牛旦岭居多.每年的农历三月下 旬到四月初, 是杜鹃花开放的时节, 连绵起伏 的群山之中, 那灿若云霞的杜鹃一丛丛、 一簇 簇点辍在绿意盎然的山头崖畔, 给卢氏南山 的春天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近几年, 有着 豫西后花园 美称的卢氏 县, 旅游业发展风生水起, 许多 养在深闺人 未识 的自然美景被发现, 杜鹃花也随之声名 远扬, 成为卢氏南部地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 景线. 我的家乡在豫西卢氏西山, 和杜鹃花的 亲密接触其实只有一次, 但就这一次, 杜鹃花 的灼灼姿容就常常萦绕在我的心里、 梦里. 前年 五一 , 我按捺不住对杜鹃花的思 慕, 约了文友一行

30 余人, 包了一辆大巴, 浩 浩荡荡, 春风满面地向着心中的杜鹃花奔去. 那年, 国道

209 线五里川、 朱阳关一带正 在拓宽改建, 许多路段要绕道, 甚至还要下车 步行.颠沛的行程不断加剧着我的渴盼, 放 飞的心随着沿途的美景而动, 禁不住在同伴 们的陪唱和拍掌鼓励下, 我深情放歌: 夜半三 更吆――盼天明, 寒冬腊月吆――盼春风, 若 要盼得吆――红军来, 岭上开遍吆――映山 红! 一路欢笑一路歌.当车进入五里川境内 看到第一束杜鹃时, 我禁不住一声欢呼.只 见山崖边一丛杜鹃花在蓝天白云下姿意绽 放.紧接着, 散落在群山翠绿中的杜鹃花就 开始让人目不暇接.车过漂池, 这个美丽的 乡村被群山环抱, 梨花的芬芳还没落尽, 杜鹃 花的嫣红就给它抹上了霞光.我想, 路过这 里的人一定都像我一样向往这里的乡居生 活! 牛旦岭, 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乡村情趣 的地名.洼连坡, 坡连岭, 山道弯弯, 沟壑纵 横, 大片的杜鹃花就在路边触手可及的地 方.好了, 就是这里, 仿佛去赴一个期盼已久 的约会, 车上的人儿迫不及待地下车, 一忽儿 就没入绿野花丛. 啊, 杜鹃花, 我终于嗅到你的花香, 吻到 你的芳泽, 用明艳如贵妃来形容你绝不为 过.我没见过哪种花生长在大山里能有这么 娇艳.也许大自然格外恩赐这一方水土, 才 让这么美丽的花仙子降落在此. 我思绪万千, 一首 《花仙之吟》 涌上心来: 回首当年, 风华多少, 懵懂何曾烦恼.山风 吹面, 河水揽腰, 粗茶淡饭也养曼妙.天命之 年, 常思莫燥, 却闻杜鹃艳娇.南山之行心旌 飘摇, 恰似少年痴狂重蹈. 站在杜鹃花下, 站 在从小走惯的山岭上, 竟想到自己走过的人 生之路! 人就是这么奇怪, 当你为繁琐事务而烦 恼, 当你为生计利益而奔波, 当你不堪生活的 重负而忘了仰望四季的风景, 大自然就是治 愈的良药, 你不亲近它又怎能体会它神奇的 疗效.就像那年的红杜鹃映衬着每一个朋友 的笑脸.时至今日, 那花儿, 那笑声, 那留影 还让我回味无穷.每当我在城市的夹缝中无 奈地看到一方小天时, 就会想到远方, 想到南 山, 想到那年看到的杜鹃花. 由于父亲工作调动, 母亲的厨房 换了一个又一个, 可无论厨房怎么变 换, 母亲做出来的饭菜味道永远那么 可口. 记得儿时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 便是放下书包, 顺着菜香味儿跑去厨 房, 饥肠辘辘地一探母亲究竟准备哪 些好菜.那些年, 煤气灶、 电磁炉, 乡 亲们闻所未闻, 那时的燃料只有木 材、 玉米秆、 麦秆等, 灶台则是水泥和 砖头垒成的.记忆中故乡的灶台很 温暖, 母亲依偎着灶台握铲的姿态是 那样的有魅力, 很多时候一想起那飘 在灶台上的油腥味, 我就会想到儿时 家的味道. 小时候, 母亲的厨房是与包谷 饭、 南瓜汤、 烤红薯联系在一起的, 现 在很多人不知道, 用柴灰泡制的辣椒 那叫一个香, 用柴灰烧的红薯、 马铃 薯更不用说, 那是我们儿时的最爱. 那时家里比较穷, 母亲担心我们在学 校挨饿, 每天总会帮我们烧上几个红 薯放在书包袋里, 我们兄弟俩每天在 学校总是脏兮兮的, 嘴角、 衣袖总会 残留着吃红薯留下的墨状粉末, 回到 家洗脸水也着实 浑 得厉害.可是, 我们那时依旧乐滋滋的, 成天总是蹦 蹦跳跳的, 它不会成为一种负担, 也 不会遭遇别人鄙夷的目光, 因为全村 的小伙伴基本都这样, 母亲有千千 万, 但她们对孩子的爱却是一样的. 后来, 父亲来到镇上教书, 母亲 的厨房也从村里搬到了镇上, 灶台也 由土灶变成了煤炉子.圆柱形的炉 膛内藏了三四块被烧得红红火火的 蜂窝煤, 每到做饭时候, 要是看火苗 都慵懒地窝在蜂窝里, 便得想方设法 将炉子生得更旺.母亲会拿来一把 大扇子, 冲进风口扇风, 还会用一根 长长的铁钎子从炉膛上面的煤孔里 往下扎, 确保每个孔都畅通, 一番努 力之后, 就见火苗从孔洞中欢呼雀 跃, 窜得老高.那时, 家里的菜有时 从老家带一点, 偶尔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