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2019-09-25
蚕丝 科技

3 圆园10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悦粤晕杂陨运耘允陨湖南省蚕桑学会 湖北省蚕丝学会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

fineprint.cn 目次发展论坛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致力蚕桑科研创新 孟繁利渊1冤 鄂东蚕桑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占卫国渊4冤试验研究桑树光合特性研究初报 邓文叶楚华 于 翠等渊8冤 桑椹酿酒研究进展 孙波李勇周洪英 渊11冤洞・庭*碧・波不同异地品系的比较分析 何行健 艾均文 孟繁利等渊15冤应用技术浅谈桑螟防治技术要点与体会 肖莉王艳渊20冤 晚秋蚕饲育技术要点 王启苗 汪建国渊21冤 初探一化性柞蚕脓病的防治对策 朱林森 佟朝旭渊23冤 搬经镇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丛新圣 张启芳渊27冤 桑蓟马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刘兆华渊29冤经验交流用现代农业新理念引领蚕桑业 张丽云渊31冤 阳城蚕桑放异彩 十万蚕农得实惠 张龙庆 刘学兵渊32冤 谈谈桑园综合管理技术 金凤银渊34冤 十查十看 预防蚕病 刘学兵 孙学军渊36冤 情系蚕桑开启致富门 心系乡亲搭建致富桥 罗林钟渊37冤 封面设计 廖熙选

2010 年第

3 期 (总第

114 期) (季刊)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蚕丝科技

2010 年第

3 期 总第

114 期2006 年以来, 我们在实施 东桑西移 工 程建设项目中, 紧紧围绕着项目建设、 产业升 级、 改变传统栽桑养蚕方式, 从而建立起科学 化养蚕、 规模化生产、 市场化运作、 产业化经 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省内蚕桑生产基地的 建设和蚕桑科研创新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在此, 现将我所把握实施 东桑西移 工 程项目建设机遇,致力于蚕桑科研创新工作 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1 把握 东桑西移 机遇 致力蚕桑科研 创新有成果 创新是科研单位的首要任务.因此, 我所 在实施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时, 始终把新品 种、 新技术的选育、 引进、 推广和应用放在重 中之重的位置, 不断推出新成果, 以满足 东 桑西移 工程实施对优良桑、 蚕新品种和新技 术的需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1 充分利用科研创新平台 自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实施以来, 我所 充分利用 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 、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 、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国家茧 丝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湖南省家蚕 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这些产业技术创新平 台, 借助商务部 东桑西移 工程配套蚕种场 落户我所及建设投入的契机,极大地改善了 我所科研创新工作的硬件条件.购置仪器设 备104 台(套), 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 升,为湖南的蚕桑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 撑平台. 1.2 加速选育新桑尧蚕优良品种 国家 《商务部 东桑西移 工程蚕桑基地 项目政策及政策说明材料汇编》 , 已将我所选 育的桑品种 湘7920 作为长江流域和黄河中 下游适宜栽植的桑树品种予以推介;

我所选 育的蚕品种 芙蓉*湘晖 、 洞・庭*碧・波 以及与 两广 联合选育的

9 ・ 芙*7 ・ 湘 作为 全国各蚕区适宜蚕期饲养的蚕品种予以推 介, 为实施 东桑西移 工程作出了我所应有 的贡献. 一是, 我们为了更好地配合 东桑西移 工程的实施,加大了蚕桑科研创新工作的力 度, 于2007 年选育出了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 种 湘桑

6 号 , 该品种以鲁桑系二倍体 湘7920 为母本, 以化学诱导广东桑组合塘 10* 伦109 获得的四倍体诱

59 为父本, 采用杂交 育种的方法育成了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 湘桑

6 号 .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的特点, 桑 叶产量比对照 湖桑

32 号 提高 30.8%;

养蚕 试验万蚕茧层量提高 6.2%, 100kg 桑叶产茧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致力蚕桑科研创新 孟繁利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长沙 410127) 淫 转自叶2010 年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曳

1 -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蚕丝科技

2010 年第

3 期 总第

114 期 量提高 6.5%, 单蛾良卵数提高 7.8%;

桑叶粗 蛋白的含量提高 2.35%, 是一个优良的人工三 倍体桑品种.该品种在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 游均适宜栽植. 二是, 我所于

2007 年还选育出了家蚕春 秋兼用限性品种 南 ・岳*星・辰 , 该品种的 主要经济性状春季高于国家指定的春蚕对照 种 菁松*皓月 , 万蚕收茧量、 万蚕茧层量分 别为 20.33kg、 5.14kg,分别比对照提高 3.5%、 4.2%, 解舒丝长 1089m.秋季实验室比试新品 种的死笼率和对照相仿, 万蚕收茧量、 万蚕茧 层量分别为 16.36kg、 4.02kg, 比国家指定的夏 秋蚕对照种

9 ・ 芙*7 ・ 湘 高17.2%、 25.9%, 农 村比试点盒种产茧量 37.2kg,比对照种

9 ・ 芙*7 ・ 湘 增产 18.1%.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 达到春秋兼用品种国内领先水平,可在湖南 及长江中下游蚕区推广应用. 三是, 实施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以来, 我 所蚕桑品种选育工作采取推广一批,研究一 批, 储备一批的原则, 保证了湖南蚕桑品种研 究在国内同类研究所中的领先地位.从2008 年起, 我所又开展了 抗氟性多丝量桑蚕品种 的选育及产业化示范推广 项目研究.该项研 究通过分子标记育种技术手段和传统的经典 方法相结合,筛选出高抗氟基因导入到优良 基础品种中, 并设置特定的选择环境, 定向培 育出优良纯种.经多元组配成一代杂交种, 通 过试验室和农村大面积比试,选育出一对强 健(兼抗氟)、 优质、 高产、 简单易繁的多丝量家 蚕品种.为解决大气污染,尤其是氟化物污 染, 造成家蚕中毒, 给蚕桑生产的健康持续发 展带来的影响, 找出了一条新路, 为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的继续实施提供了新蚕品种资源. 1.3 积极开展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通过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的实施, 拓展 了我所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科研创新领 域.在此期间, 我所先后开展了蚕丝被、 桑叶 复合茶、 保健蚕沙枕的研制与开发, 形成了蚕 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成熟技术.蚕桑资源 综合高效利用的科研创新工作,以注重蚕桑 资源综合利用的多元化、形成蚕桑资源综合 利用的集成化、构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产 业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全省蚕桑资源高效综 合利用, 实现综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的目的.与此同时, 我所还研制开发出了 桑枝培育食用菌、 蚕蛹饲料、 丝绵加工产品.

2 实施 东桑西移 工程 支撑产业发展 显成效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建设是 农民得实 惠、 企业得效益 、 产业得发展、 政府得人心、 地 方增税收、 生态得保护 的 富民工程 、 生态 工程 和 民心工程 , 也是我所蚕桑科研创新 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助推器.我们的主要体 会是: 2.1 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袁 取得了一批科研 成果 由于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的实施, 国家 农业部、 科技部、 商务部等部委和湖南省财政 厅、 发改委、 农业厅、 商务厅、 科技厅等厅局共 计为我所给予了

1900 万元各类项目资金支 持, 用以购置仪器设备、 兴建育种蚕室、 建立 家蚕遗传育种实验室、 培养科研创新人才.使 我所的科研条件大为改善,科研创新团队业 已形成.目前, 我所专业技术力量雄厚, 有高 级职称的

17 人(其中研究员

4 人), 中级职称 的12 人.掌握遗传工程、 分子育种等现代生 物技术的博士

2 名、 硕士

10 名, 享受政府特 殊津贴的专家

2 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 合的蚕桑育种专业化队伍. 东桑西移 工程 项目实施

4 年来, 我所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2 -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蚕丝科技

2010 年第

3 期 总第

114 期2007 年我所选育的 湘桑

6 号 桑品种、 南・岳*星 ・辰 家蚕新品种分别进行了品种登 记;

CSO2 型丝绵机的推广应用

2007 年获中 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家蚕微粒子病综 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2007 年获省科技厅成果 登记,

2010 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组合式 整体蚕架

2008 年获国家专利.从2006 年至

2009 年底, 全所发表科技论文

78 篇, 其中获 奖论文

10 余篇. 2.2 密切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袁加速了成果 的转化应用 我所是

2007 年度湖南省津市市 东桑西 移 工程项目建设的配套蚕种场和

2008 年度 蚕茧生产技术攻关的依托单位.我们在津市 市蚕桑基地狠抓了以 小蚕共育户及专业户 为依托、 村蚕桑辅导员为骨干、 乡镇蚕桑办为 中心 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并将小蚕共 育、 大蚕省力化养蚕、 方格蔟上蔟、 蚕病综合 防治、桑树优质高产配套栽培等一系列新型 实用技术普及到户.同时, 还根据基地蚕农的 迫切需要,大力推广了由我所选育的优良桑 树品种 湘7920 、 湘桑

6 号 和家蚕新品种 洞・庭*碧・波 、 湖・滨*明・光 、 南・岳* 星・辰 , 使基地的优良桑、 蚕品种覆盖率达到 了100%, 满足了基地对优良种苗的需求.科 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加速了我所科技成果的 转化应用, 为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建设做出 了贡献. 2.3 形成了蚕桑科研创新理念袁促进了蚕桑产 业持续发展 蚕桑科研创新就是要树立精品名品意 识、 形成多元化经营理念.做到蚕桑育种手段 创新、 技术创新和成果创新.通过实施 东桑 西移 工程, 培育出一批优良蚕品种, 生产出 优质原料茧.各基地县由于实施 东桑西移 工程还带动了种桑养蚕向市场化发展,改变 了小农经济模式,促进了农民素质和养蚕收 入的提高.如会同县的蚕农喊出了 人均一亩 桑, 快速奔小康 的口号.双峰县的蚕农常用 提一斤蚕茧出门, 换一担红薯回家 来形容 自己喜悦的心情.溆浦县小江口乡政府提出 见缝栽桑, 富民强乡 . 2.4 提高了蚕农种桑养蚕素质袁增加了蚕桑产 区的经济效益 我所在津市市基地全面执行了 养蚕布 局科学化、小蚕饲养共育化、蚕需药品高效 化、 上山蔟具优良化 的技术路线, 通过大力 培训蚕农, 开展新的养蚕模式探索, 加强多种 经营,使该基地的春蚕从原来的一春改为二 春, 小蚕共育率达到 95%以上, 全部实现了纸 板方格蔟上蔟,蚕茧生产发生了质的飞跃.

2009 年津市市渡口镇新湖村共计饲养普蚕

2900 多盒、 产茧

2260 担、 产值

335 万元, 成林 桑园亩均产值超过

3000 元,蚕茧上车率达 97%、 解舒率超过 60%.同年, 该村还生产了 洞・庭*碧・波 等优良蚕品种的一代杂交蚕 种3万盒, 产值达

75 万余元.制种农户亩桑 平均产值逾

6000 元. 使我所的科研成果及时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 村民也获得了较大的收入. 回顾总结我们实施 东桑西移 工程项目 和科研创新工作,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离 上级的要求和蚕农的迫切需要还有一定差 距, 科研创新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 的工作中, 我们决心善始善终地实施好 东桑 西移 工程, 以科技创新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打造高效蚕业、 生态蚕业、 环保蚕业、 安全蚕 业, 用高新技术凸显资源优势, 实现传统蚕业 向现代蚕业的转变.直接服务于 三农 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湖南乃至全国蚕业发 展做出新的贡献.

3 - - PDF 文件使用 pdf................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