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7-18

3、防洪排涝格局 原城市中心区分为7个水利片:古城片、城南片、胥江盘溪片、 河东新区片、山塘片、城北片及城东片,各片独立排水. 2009年城市大包围格局形成,2013年城区自流活水工程实施后, 在大包围内部,形成了西塘河~北环城河为界,北高南低的水势差, 西塘河~北环城河以北地区为北片,通过西塘河、元和塘、外河塘向 北排入阳澄区,东部主要由娄江排入工业园区.西塘河~北环城河以 南地区为南片,通过京杭运河向西南排入淀泖地区.同时考虑到部分 地势较低地区的安全性,北片地区平江新城、梅巷独立排水,南片地 苏州市城市中心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6 区城东相门塘以南地区独立排水.现状水利分区详见图1.2-2. 图1.2-2 苏州市城市中心区现状水利分区图

4、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中心区二级雨水排水分区与水利分区设为一致,见表1.2-1. 各排水分区内的雨水就近排放内河,平江新城、梅巷、北片主要由元 和塘、外河塘、西塘河、娄江排出,南片、城东主要由京杭运河排出. 表1.2-1 城市中心区二级雨水排水分区统计表 序号 二级排水分区 二级分区面积/ km2 运行常水位/ m 控制水位/ m

1 平江新城 7.79 3.0~3.2 3.2

2 梅巷 4.73 3.0~3.1 3.1

3 北片 3.13 3.0~3.4 3.4

4 南片 69.17 2.8~3.0 3.0

5 城东 4.44 3.0~3.2 3.2

1 规划背景及现状情况

7

5、道路竖向 苏州市的道路高程控制以道路网络为依托, 形成苏州市城市高程 控制三级网络.城市中心区(不包括金阊新城和古城区)道路最低标 高宜控制在4.6m,场地标高应与道路标高衔接顺畅;

金阊新城道路最 低标高控制为5.0m;

古城区道路最低标高控制在3.9m,在古城区改造 比较困难的地段,提高场地对风貌造成影响较大的或者沿河岸道路, 标高不低于3.6m,但应采用多向或多方式组织排水. 本次规划对 《苏州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进行了充分分析和论证, 该竖向规划完全可以满足本次规划的相关要求, 故本次规划沿用了该 竖向规划成果.

6、历史内涝 近10年来苏州地区导致积水内涝的降雨多为台风雨和强度较大 的梅雨等.特别是受邻域台风影响,常遭遇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 气,雨量大、瞬时强度强,造成破坏也大. 从易涝点年内时间分布来看,集中于夏季汛期;

从易涝点空间分 布来看,多呈不规则点状分布:易涝点多为建设年代久远的道路和小 区,地坪标高较低、呈低洼地块,其他因养护不到位(雨水口堵塞、 管道堵塞等)、临时施工(如轨道交通、道路改造等)等原因所造成 的内涝积水分布则呈不规则分布.

7、城市排水设施 苏州市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雨水排水系统采用自排为主, 机排为 辅的排水模式.雨水管管材有砼、钢筋砼、UPVC及HDPE等.设计 暴雨重现期从建国后的P=0.33~0.5年逐步提高到P=1~3年,目前城市 中心区内基本为P=1年,设计综合径流系数一般为0.55~0.65.规划范 围内共有雨水管90421段、雨水检查井71881座、雨水口17401座、雨 水出水口1490座.雨水管网共计1160.31km,不同管径管道累计长度 详见图1.2-3. 苏州市城市中心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8 图1.2-3 不同管径大小管网长度统计图(单位:km) 目前城市中心区仍有少量雨污合流区域,包括47处城中村(面积 7.431km2 )和零星住宅楼13处(3938户). 目前在役立交雨水泵站共计23座,总排水能力10.05m3 /s,总汇水 面积27.84ha.立交雨水泵站详情见附表3,其分布情况见图1.2-4. 目前在役地块雨水泵站共计14座,总排水能力约8.27m3 /s,总汇 水面积约66.76ha. 地块雨水泵站详情见附表4, 其分布情况见图1.2-5.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