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9-07-17
文艺副刊责任编辑 夏侯建 Email:xiahoujian@yahoo.

cn

电话:0795―3222890 2011年3月28 日 星期一

3 版第一郡清风―― ―序《宜春诗存》 舒建勋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而诗作为文 化的精髓, 历来被人们奉为文化的经典. 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常常会接触到许多 县、市、区的志书和散落在民间的族谱,它 们均不同程度地收录了许许多多的诗文, 尤其是志书中收录的诗篇,经过数百年文 人雅士的去芜存精,保留了许多反映我们 宜春秀美山川、 风土人情的瑰丽佳作,以 其特有的美质, 向世人展示着艺术魅力, 也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千百年来,先人们在我们宜春这块热 土上或吟唱风花雪月, 或针砭时政弊端, 无形中成了宜春这个地方文化得以流传 延续的血脉,积淀起宜春厚重而又辉煌的 历史. 宜春地处吴头楚尾,自古就是湘赣 两省通衢, 走江湖 的典故就缘于此. 境 内山川秀美,风光旖旎,以其通灵之性影 响且诞生出不少杰出诗人. 我们现在所知 道的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楚文化的杰出 代表,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屈原,相传他 书写《九歌》名篇前,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了我市万载傩舞的影响. 当然,以当时屈 原所处的年代和史书上有关万载傩舞的 记载,这只能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 但今 天我们在读屈原的辞赋时,确实可以从中 看出许多鲜明的傩文化特色;

中国文学史 上的伟大诗人、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 明,出生于我市的宜丰县,家乡田园风情 的长期浸淫,使得他在创作《桃花源记》、 《饮酒》等传世佳作时,那情景竟然包含了 许许多多的宜丰山水;

还有唐代刘慎虚, 芳林十哲之一的郑谷, 元诗四大家的揭 斯、范柠,明代邓子龙等诗坛大家,以及大 量的乡土诗人, 他们的诗作辞藻优美、意 境清雅、富含哲理,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 轮美奂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我们宜春被 誉为 文物昌盛之邦 ,这其中的原因,我 想在很大程度上就缘于此. 同时我们宜春也以其清纯的自然风 貌成为历代名人探幽揽胜、 题诗著文的 对象.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元曲直至 近代,真如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美不胜 收. 正是有这魅力,世袭康乐公的谢灵运 才会魂归万载,才会有他那因 池塘生春 草,园柳变鸣禽 而被后人称为开山水诗 之先河的美誉;

才会有北宋诗人梅尧臣 在咏及清江、 现在改称为樟树的风土人 情时,写出 白醪烧瓮美,黄雀下田肥 之 美句;

才会有那一门父子三词客的苏洵、 苏轼和苏辙在这块热土上留下的诸如 虹腰宛转三百尺, 鲸背参差十五舟 ;

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 长 鲸破浪聊堪此,小旆迎风殊未收 等脍炙 人口的诗句;

才会有北宋词人杨万里离 任奉新后, 依然对其魂牵梦绕, 念念不 忘. 在《寄奉新钟宰》诗中,诗人深情地 传语清心阁,欣逢诗主人. 莺花无恙否? 风月一番新. 旧日行吟处,今来迹已陈. 应怜杨县尹,须鬓两如银 . 我们宜春的魅力不仅在于她的山川 秀美、钟灵毓秀,还在于她的物华天宝、人 杰地灵以及在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的崇 文重教之风. 唐末诗人韦庄在他的《袁州 作》中说,袁州 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 风似鲁儒 ,这样的描述实在是太贴切、太 生动了. 千百年来这里俊彩纷呈,英才辈 出,素有 江西进士半袁州 之说. 江西历 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卢肇,紧随其后的还有 易重、黄颇、李潜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考 取功名的,如今在中心城区的状元洲和重 桂路、黄颇路就与这些文人的金榜题名密 切相关. 我们宜春因为有了这两千多年历史 的沉积,有了这两千多年文化的积淀,因 而在宜春的诗中无处不透露出浓厚而又 隽永的文化韵味. 被后世誉为 文起八代 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 的韩愈,在宜春 为官虽然就只有那么短短的九个月,在 宜春的历史长河里纯属一个匆匆过客, 然而就是他在这块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 大地上写出了《祭柳子厚》、《柳子厚墓志 铭》、《新修滕王阁记》等传世佳作,使得 这位 文章巨公 、 百代文宗 虽如慧星 划过时空, 却被世世代代的宜春人民口 口相传, 永远映照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 地上. 也正因为这块沃土的文化韵味,才 在我市奉新的百丈山成就了 千岩万壑 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 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的唐宣宗李忱,也 成就了禅林一片. 沩仰宗作为禅宗 一花 五叶 之首,在袁州绽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