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17
嵩县车村镇明白川村, 有一条 巷子, 名为 敬老巷 .

熟悉的人都 知道, 这条巷子的命名因一个人 ――裴文学.今年

71 岁的裴文学 先后为5位老人养老送终. 他们走 了, 但使用的拐杖我都留着, 想他们 时拿出来看看. 他的事迹在当地被 传为佳话, 孝行影响着左邻右舍. 2006年, 村里决定将裴文学家所在 的巷子命名为 敬老巷 . 他为5位老人养老送终 日前, 笔者赶到明白川村裴文 学家走访, 他正坐在院子里看书. 这是一户普通的农家院落, 院子不 大, 但拾掇得非常干净, 院中一棵葡 萄树, 枝蔓扯在搭建的棚架上, 墙角 几株杜鹃花开得正艳. 裴文学是孤儿, 两岁半被送到明 白川村, 转了几家后才转到裴家.那 时裴家也很穷, 靠野菜充饥, 可养父母 把他当成亲骨肉抚养.1966年, 裴文 学卫校毕业后, 回到村里当起了乡村 医生.在他23岁那年, 63岁的奶奶得 了重病, 经常拉肚子, 身体越来越瘦, 用了很多药, 但一直控制不住.裴文 学晚上就和奶奶睡在一起, 直到六年 后奶奶病逝.后来, 养父裴中秋患上 了高血压、 心脏病, 裴文学把药配好, 看着养父把药吃下.后来, 养父也离 开了人世, 享年80岁.除了养父和 奶奶, 裴文学还照顾过两个远房舅 舅.他们是裴文学养母老家的叔伯 兄弟, 梁富和梁常. 两位老人身边没 有啥亲人, 咱不能看着不管, 只要咱有 口饭吃, 就有他们一口! 裴文学说.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 梁富和梁常分别 活到了100岁和73岁. 2010年, 92岁的养母不小心摔 倒, 卧床不起.裴文学就把床搬到养 母的屋里, 日夜照料.并且制定了 作息表 : 每天早起给养母穿衣、 刷牙、 洗脸、 梳头、 更换尿布;

晚上陪养 母说话、 按摩…… 俺要是出门了, 就 让媳妇、 子女按作息表照顾. 裴文学 说, 2011年, 养母病逝前拉住裴文学 说: 孩子, 这辈子没白养你. 让敬老爱老的风气代代 传下去

5 位老人先后过世, 裴文学就 把他们生前用过的拐杖都保存了 下来, 长短不一的

5 根拐杖捆绑在 一起, 擦得锃亮. 想他们的时候, 就把拐杖拿出来看看. 裴文学噙 着泪水说.裴文学的邻居郭聪说, 他人好, 心眼好, 伺候了

5 位老人, 附近几个村子都知道他是大孝子,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村支书梁会 川说, 裴文学的孝行影响了整个村 子. 裴文学的一举一动也感染着 自己的子女, 四个孩子对他都非 常好. 孝敬老人不是说空话, 也 不是做给人看, 这是分内事.俺 就想着为孩子们树个榜样, 让敬 老爱老的风气一代一代传下去. 裴文学说. 铜像铸造师办起福利院 襄城县县城8公里外公路边一 座很不起眼的小院, 紧闭的铁门旁 挂着一块牌子,上书 阳光福利院 .这里原本是牛志远家的3亩责 任田.2000年, 这位当地首屈一指 的铜像铸造师, 在这里建起了加工 厂.他本来有可能成为农民企业 家, 但2002 年, 他却将加工厂改办 成福利院. 开办福利院, 是牛志远此生最 大的愿望.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想 法. 牛志远说.他9岁丧父,

14 岁 辍学, 从小饱尝歧视和冷遇.他说: 我小时候受过苦, 我理解他们的难 处. 在他收养的39名孤儿中, 收养 时间最长的, 已有8年.他承担了他 们的学费, 还给其中每个中学生每 月补助100多元生活费. 为了孩子, 我不图回报 牛志远有4年没给老伴儿买过 衣服了, 但每年总有几次领着一帮孩 子来到县城最大的服装市场, 任他们 挑选各自的衣服, 然后笑呵呵地去付 钱. 衣服是人的招牌, 他们应该和正 常人家的孩子一样. 牛志远说.至 于他自己, 在夏天, 总是只有两套衣 服换来换去. 从1978年铸造铜像开始, 20多 年里牛志远一度攒下40万元积蓄. 现在, 这些积蓄用光了, 还背负了 7000元的债务.大儿子和二儿子也 被 套牢 在福利院, 充当起了 管家 和 保安 .他本来可以很轻松地待在 家里带带孙子孙女.二儿子牛永军 说, 他反对父亲的做法, 但无奈父亲 专横 , 只按自己的意见办.对牛志 远的做法, 在福利院开诊所的儿媳 不 理解也不支持 .她还有点不满, 给 村民看病挣的一点钱, 也都贴补在了 那些孩子身上.自己孙子孙女上学, 学费他不管, 还没有对那些孩子亲. 有村民笑牛志远傻, 把钱花在 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身上, 以后谁来 还管你? 但牛志远很坦然: 为了孩 子, 我不图回报. 这样的话他对每 个孩子都说过: 你们成才了, 不来 看我也行, 我不难过. 他说自己早 有思想准备, 只希望创造一个环境, 让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别犯罪, 能 成为国家的人才, 这就很值了. 但 说到办福利院的难处, 牛志远失声 哭了: 太难了!太难了!办福利院 所承受的压力是无人能体会的. 一己之力默默付出 2002年, 许昌市襄城县十里铺 乡农民牛志远自费办起了阳光福利 院, 收养社会上无依无靠的孤儿, 并 承担起他们的全部学习和生活费 用.如今, 阳光福利院收养的孤儿达 到39人.2012年高考, 17名参加高 考的孤儿全部过了大学专科分数线, 其中9个孩子的分数超过了595分, 最高分数是670分, 名列全县理科第 二名.再加上2011年考上大学的4 名孤儿, 这个 家 在两年内有21人 考上了大学!孩子们的衣食住行, 牛 志远以一己之力默默扛着.他有个 心愿, 就是在有生之年要照料和资助 100名孤儿并帮他们实现上大学的 梦想. 张群法, 家住泌阳县马谷 田镇王庄村宋岗一组.1996年春, 其父亲突发脑溢血, 经县医 院医生抢救, 命虽然保住了, 但 落下了卧床不起、 大小便失禁 的病根.后来又复发多次, 最 终成了不省人事的植物人.母 亲身患高血压、 脑血管硬化、 腰 间盘突出、 脊椎和腰椎骨质增 生、 胃溃疡等.2001年, 高龄的 奶奶一病不起, 全身瘫痪, 生活 不能自理, 吃喝拉撒睡全靠人 伺候. 为了给3位老人治病, 张群 法省吃俭用, 多年来来从未买 过一件新衣服.他家住的是土 坯房, 当门摆放的一台14英寸 黑白电视机, 成为家中唯一值 钱的东西.他除种好几亩岗地 外, 还养了两头牛、 一群鸡.贤 惠的妻子陈海云, 为了挣钱给 老人们买药, 白天骑自行车到 几里外的茨园村电子厂上班, 晚上回家争着照料老人们.3 位老人在张群法的精心照料 下, 病情都趋于好转.母亲现 在能做点家务活, 奶奶整日笑 眯眯的, 躺在床上很多年没生 过褥疮的父亲, 时不时地能发 出 哼哼 的声音. 真情感动乡邻.邻居们每 当谈起张群法, 言语间溢满的 总是赞词.在他的身上总有着 让人感动和说不尽的故事, 他 的大孝博爱一直感动激励着王 庄这个质朴的小山村. 张喜凤, 驻马店泌阳县花园 乡曹庄村农民.她先后收养了3 个重病弃婴, 多年如一日伺候3个 孤寡老人, 同时是10多个孤儿的 爱心妈妈 , 她多次为灾区捐款捐 物, 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先后获得 2008年度中国好人 、 河南省优 秀母亲 、 感动驻马店十大人物 、 河南省道德模范 、 河南省扶贫 开发先进人物 和2011年 感动中 原 十大年度人物. 张喜凤在家里也是乖女儿、 孝媳妇.在母亲和婆婆过世后, 张喜凤不仅精心照护着公公, 还 照顾着丈夫的3位舅舅宋广卿、 宋广荣、 宋广义.3位老人均年 逾八旬, 年迈体弱多病, 无儿无 女.张喜凤结婚后一直将3位老 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 你像一段美妙的旋律, 滋 润着我们的日出日落. 这是泌 阳县付庄乡李岗村老廖庄组的 廖海娜姐弟仨写给张喜凤的信 中的一句话.廖海娜的父亲11 年前因患胃癌病故, 第二年母 亲又撒手人寰.2006 年春节, 张喜凤得知情况后, 就主动和 他们结亲, 资助他们读书.逢 年过节和双休日, 张喜凤就把 他们仨接回家中吃住, 给他们 添置新衣服. 2008年汶川地震, 张喜凤和 丈夫连夜开车到湖北拉了2万个 新鲜真空包装咸鸭蛋, 又去邻县 米厂购买5吨上等的大米, 通过 河南省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0年,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 张 喜凤又租了一辆大卡车, 装载了 90袋大米、 60件杂粮、 4000枚咸 鸭蛋, 运往省红十字会…… 黄久生 (潢川人) 700位孤寡老人共同的 儿子 张秀丽 (郑州人) QQ奶奶 和她的18万个好友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编辑 ∶ 韩新愚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