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9-07-17

(六)论述题 【参考答案】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上课的总 体要求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适当运用教学方法. 此外,上好一堂课还要注意以下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 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 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 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要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 (6)气氛热烈: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 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

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5 陕西教师招聘网:http://sa.zgjsks.com/ 陕西教师招聘备考 QQ 群:490039342 (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

(七)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从教学原则角度来讲,该教师的作文教学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所谓的理论联系 实际,是指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一方面让 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又通过实践操作为作文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丰富 了自身的经验.此外,教师这种先引导后进入写作的手段,也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有助 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 从教学方法角度来讲, 该教师主要采取了实践活动法和直观教学法, 即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材料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饭做菜,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在动手做饭做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做菜过程的直观感知,丰富了学生表象,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3)从教学过程的规律来看,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教 学不再局限于课堂, 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材料中, 在写作前教师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建立在自身直观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做 到了 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 ,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 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 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2.【答案】A.解析: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以及恒常性.题干所描述为理解性的定 义,故选 A.选择性是指人们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其他事物当 成知觉的背景.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 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3.【答案】B.解析:注意是伴随心理过程一起出现的心理状态. 4.【答案】A.解析:言语信息学习指掌握以言语信息形式传递的内容,或学习结果以言语信息形式表 达出来.如用语言说出 志向 的含义. 5. 【答案】 B. 解析: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 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6.【答案】A. 7.【答案】D.解析: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指个体在成人帮助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实际水平 之间的差距,是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生长高峰期指个体发展的某一时期身高、体重等飞速发展的状况. 关键期是劳伦兹提出的,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题中所述为发展关键期.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情感体验.科学研究是一种与智力相关的活动.因此,本题选 C.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