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9-07-16

4 5 ・ 效性[7] . 目前,中国农村环境管理还比较薄弱,地方政府 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环境公共投入和政策扶 持[8] ;

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不完善[9] 、农村环境实时信息传递不及时, 环境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致使政府存在监管漏洞[10] , 政府主导型的环境管理模式也与农村环境保护存在 不兼容性[11] . 基于此,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了 农村环境管理. 第一,从政府政策视角探讨农村环 境管理的发展新导向. 乐小芳等提出 由'

谁污染, 谁付费爷到'

谁受益,谁付费爷转变、由政府管制性环 境政策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变、自然资源保护政策 从保护向保护和补偿机制并重转变冶的农村环境政 策创新三转变[12] ;

李英兰等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治 理,提出市场调节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政策组合设 计[13] . 第二,从农村环境管理制度、模式、体制、机 制的创新视阈进行研究. 无论是 四位一体冶 的环 境保护管理模式[14] 、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15] 、多 中心环境管理制度[16] 、多元化的环境保护管理体 制[17] ,还是环境契约管理体系[18] ,其根本目的都是 要克服政府本位的环境管理 路径依赖冶,为农村环 境管理开辟新的路径. 第三,从政府职能、政府责任 担当视角分析环境治理合理路径. 例如,王浩等从 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入手,提出根据环境事权差异化 配置政府环境责任,构建政府监管、企业治理、公众 监督的地方政府环境责任体系[19] . 张琦等在改造 企业运营管理的 5R 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适 用于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治理和监管的 5R 模式,包括制度的建立、执行、考核、量化、改良实践,最 终完善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20] . 还有很多学者通 过地方政府的农村环境管理角色定位探索农村环境 治理出路,例如吴永婵等[21鄄22] . 尽管关于政府( 尤 其是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管理中整体的责任定位 和角色梳理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是,相关研究多 将政府作为统一整体进行分析,缺乏对各级政府在 其中的主要角色的区分. 基于政策文本来梳理政府 角色的研究也尚不多见,尤其是在农村环境管理这 一具体领域,各级政府的职责定位分析有待进一步 深化. 鉴于此,笔者试图梳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文本,探究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管理中应承担的角 色和应履行的职责,以期为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管 理实践中更有效履责,进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借鉴.

二、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的演变 加强环境管理是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中 国的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是在环境保护理论和实践的 基础上逐渐制定和完善的. 基于历史视角,客观、全 面地梳理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演进脉络,可以为明晰 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和角色定位提供基础和依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环境污染并没有成为棘手问 题,由于广大群众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农村环境 保护工作并没有获得足够重视.

20 世纪

60 年代中 后期,受极 左冶 路线的支配,政府的环境管理工作 停滞不前.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农村环境管理条件 不成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内容较零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中国的农村环境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 下4个阶段. 淤初步探索阶段(1972―1978 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