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9-07-16
3

8 讲讲述述责任编辑: 刘秀娟 丛子钰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新作品 纪纪念念还其批评家的真实品格 刘锡诚 由黄华英、 王永平二位编选的 《林默涵 文论》 于2016 年4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 版了.

同月

29 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为这本 书的出版召开了座谈会.读到消息报道, 心 中很高兴, 作为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著名批 评家之一, 默涵同志虽然陆续出版过 《浪花》 《在激变中》 《林默函劫后文集》 《心言散 集》 等书, 但一本能代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 思想和成就的文论集, 却始终没有见到, 现 在这本期待中的文论集终于与读者见面 了.一日, 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副总编郝庆军 先生来舍下做客, 我顺便对他谈起他们社出 的这本书和我的几点意见, 他立即嘱社里有 关人员给我送来一本, 使我这个边缘老者能 方便地览读其中的篇章, 重温作者的文艺思 想和批评品格. 在新中国成立后 十七年 的文艺界, 林 默涵算得上是一位高官兼代表性批评家 了.曾任中宣部文艺局局长、 文化部副部 长、 中宣部副部长、 中国文联副主席、 党组书 记…… 文革 前, 他在文艺局局长任上时, 住在美术馆后面的弓弦胡同, 我就去过他的 那个狭窄的家, 向他请示工作.1978 年, 他 被委任为恢复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筹 备组组长, 我也多次参加筹备组主持的会议 和执行某项具体工作.记忆最深的是,

1978 年6月召开中国文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 我和诗人邹荻帆被任命为宣传组组长、 副组 长, 在默涵等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 还受命 和谢永旺、 阎纲一起为因病住院的郭沫若主 席起草大会祝词 《衷心的祝愿》 , 为此我前后 两次跑到北京医院向郭夫人于立群同志送 审讲话文稿, 听取她本人和转达郭老的意 见, 回来再向默涵、 张光年、 冯牧三位筹备组 负责人汇报.郭老这篇讲话稿, 是经他修改 同意的最后一篇文稿.1982 年我和冯牧、 阎纲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 , 也曾去 默涵同志处向他组稿.关于这件事, 阎纲在

1983 年11 月23 日给我的信里有所记载: 久不见面, 若有所失.想你一定很忙.昌 仪如何?我正为 ( 《小说选刊》 ) 明年第一期 日夜兼程.林默涵书稿请便中一催.注意 节劳!

1983 年 9月我奉周扬同志之命, 离开 《文艺报》 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去工作, 差 不多同时, 阎纲也离开了 《文艺报》 到 《小说 选刊》 担任编委主持工作, 故有 久不见面, 若有所失 之谓.遗憾的是, 我们三人主编 的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 第一批约稿名 单中的林默涵和张光年, 都没有编出自己的 文论选集来给我们, 成为这套新中国成立以 来第一套文学评论丛书的一大缺憾.

1991 年 2月, 我奉调到中国文联理论研 究室做研究员, 从此, 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生 阶段, 面临着选择一个较为长期的研究项目 或研究方向, 头脑里浮现出的是沈从文先生 弃文转向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先例, 于是便 下决心做一个中国人文科学界还无人问津 的冷门――中国原始艺术研究, 并申报国家 社科基金资助.为了申报的顺利, 我去找老 领导、 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林默涵同志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 席钟敬文两位前辈给我写推荐书.默涵同 志二话没说, 当即就给我写了推荐意见.两 位前辈领导兼学者的推荐意见, 在评审组评 审时, 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我而言, 原 始艺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既要全面涉猎已 有的考古学、 艺术学文献和国外的理论, 又 要对我国许多在新中国成立时尚处于氏族 社会末期的民族和族群作田野考察.在中 央党校科研部的指导下, 经过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