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笨蛋爱傻瓜悦 2019-07-16

6 种辊 道, 采用不同材质、 辊径、 辊身 结构和驱动方式, 实现钢板快 速出炉、 挡水、 快速排水、 表面 冷却残水流量分区、 框架间过 渡等功能, 提升了钢板运动换 热、 残水清除、 单向运动和摆动 等功能的控制精度. 5)框架提升系统设计高 压淬火区框架提升系统和中压 淬火区框架提升系统两套系 统, 实现各淬火区辊道缝隙单 独可调, 在单独使用高压淬火 区或中压淬火区时, 其他不投 入使用的淬火区上框架提升至 非工作位, 避免因高温钢板烘 烤而产生上喷嘴变形, 延长喷 嘴使用寿命. 3.1.2 高精度低温回火炉 新型高精度低温回火炉, 实现 100-650℃高精度中低温 回火, 用于屈服强度大于 1GPa 超高强钢板的回火热处理.回 火炉采用强制对流加热技术, 加热过程中高速的炉气直接冲 击金属进行加热, 辅以特殊的 炉型结构将与钢板热交换过的 炉气回收加热, 形成炉内气流 的高速循环.与传统回火炉相 比该炉型传热效率更高、 加热 温度更均匀, 可达 ±3℃以内, 具备炉内壁温度低, 可大幅降 低燃料消耗等优势.此外, 开 发的热处理炉改善炉衬工作条 件, 炉子热惰性小, 升、 降温灵 活, 有利于实现自动控制. 1)强制对流加热条件下 传热机理研究 针对强制对流加热的技术 特点, 研究不同温度下炉内热 交换过程和强制对流加热条件 下板带的加热规律, 确定新型 热风循环加热低温回火炉的传 热机理和数学计算方法. 2)均匀化强制对流循环 加热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优化 利用有限元模拟仿真炉气 导流、 均流系统, 分析装备结构 参数、 气流压力和流量等对均 流的影响, 实现炉内热空气均 匀化分配, 进而优化炉内热空 气导流、 均流装备结构, 实现强 制对流循环加热系统最优化加 热. 3)强制对流冲击加热控 制 研究适用于强制对流冲击 加热技术的控制模型, 建立新 型高精度低温回火炉全自动智 能控制系统, 以及实现温度精 确控制, 满足高性能钢材高品 质、 高效率、 低能耗、 低成本生 产的需要. 新型高精度低温回火炉工 极限规格热轧板带钢产品热处理工艺与装备 B04 下转 B05 版2011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北京科技大学与东北大学两所核心协同单位, 以及国内主要钢 铁行业科研院校、 企业等共同组建.目前, 该中心已正式通过国家认定.该中心由关键共性工艺与装备 研发平台和重大工程高端产品开发平台组成.其中, 关键共性工艺与装备研发平台由东北大学 RAL 为 主体, 协同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 上海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宝钢、 鞍钢、 首钢、 武钢等单位组建而成.该平台的任务是研发冶、 铸、 轧等工序的新工艺、 新技术、 新装备, 实现 钢铁绿色制造 .针对工艺与装备研发平台的顶层设计内容, 本报特组织相关报道, 以飨读者.

2011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工艺与装备研发平台顶层设计

(五) 轧钢技术

2015 年3月31 日 编辑: 任秀平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 冶金工业展览会 专刊 艺技术复杂, 加热过程控制难 度大.开发的关键在于热流引 导结构的设计、 炉气均流装置 的设计及其沿炉长方向的合理 布置.解决这些技术难点需要 高水平的流体力学和传热学技 术, 国外相关厂家将其视为核 心关键技术, 对我国进行封锁. 因此, 如何设计开发出最优的 大型强制对流循环加热系统, 进而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和核心专利技术的工艺控制技 术是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难题. 3.2 高等级钢板热处理工 艺及产品开发 3.2.1 极限薄钢板(3-10 mm) 高平直度淬火工艺开发 薄规格板材均匀化淬火工 艺技术是钢板淬火领域内的核 心技术,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但因其对淬火过程的冷却均匀 性要求极高, 冷却过程影响因 素众多, 对淬火设备结构参数 及工艺参数非常敏感, 淬火过 程的板形控制难度很大. 相对于常规中厚板来说, 薄规格板材淬火过程中高冷却 强度较易实现, 但在冷却均匀 性方面要求极为苛刻.这里主 要在淬火系统对称性结构、 流 量分布、 淬火运行速度及钢板 自身条件等方面分析对冷却均 匀性的影响. 薄规格板材淬火后残余应 力达到一定值时, 钢板即出现 失稳屈曲, 按照板材的弹性屈 曲理论, 在理想弹性状态下, 板 材的临界屈曲应力为: KEπ(t/b)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