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9-07-16

1965 年11 月, 现任河南省文 联副主席、 河南省作家协会 主席. 著有 《明惠的圣诞》 《我 的生活质量》 《城外的小秋》 《第四十圈》 等作品, 曾获鲁 迅文学奖、 《十月》 文学奖、 《人民文学》 年度小说奖、 《小 说月报》 百花奖、 《小说选刊》 双年奖等. 《 挂职笔记 》 作家邵丽前些年曾在河 南省汝南县挂职两年, 任县 委常委、 副县长. 《挂职笔记》 是她深入基层之后的最新创 作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 辑, 在上辑里, 叙事者通过挂 职副县长的视角, 以相对独 立和客观的立场来理解人们 的生存状态;

在下辑里, 第一 人称开始隐去, 文本围绕一 系列人物而展开, 他们处在 不同的城乡关系链条中, 有 着各自的具体生活. 在本书中, 邵丽以沉着 的笔调, 写出了社会转型时 期人们的心态, 写出了困惑 和焦虑, 也写出了长存于世 的人性光辉. 作家简介 图书简介 18-22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本版编辑/安军玲 美术编辑/赵燕杰 本报副刊部 出品 邵丽:挂职对我的创作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本报记者宋燕作家邵丽的中短篇小说集 《挂职笔记》 2017年9月由北京十月文艺 出版社出版.近日, 在该书的读者见面会上, 作家张楚及本书作者邵丽 出席活动, 与各界读者一道分享了 《挂职笔记》 的创作体会及对于乡土 文学的看法. 邵丽前些年曾在河南省汝南县挂职两年, 任县委常委、 副县长. 《挂 职笔记》 是她深入基层生活之后的最新创作成果.在本书中, 邵丽以沉 着的笔调, 写出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心态, 写出了困惑和焦虑, 也写 出了长存于世的人性光辉.她的写作并不完全借助于故事变化和情节 冲突, 而是冷静地使用有节制的笔触, 写出人性中的曲折和波澜. 谈及自己的挂职经历和书写乡土文学作品的体会, 邵丽说: "写这 些小说时, 我其实面临着内心的巨大焦虑, 就是我的写作要转型.这次 下去挂职, 给我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契机, 让我看到了文学的本质, 那就 是要面对现实, 面对生活.我重视那种带有泥土气息的原汁原味原生 态的语言, 当你深入基层, 与普通民众在一起的时候, 才能感受到他们 的智慧、 幽默.在中国, 几千年来, 苦难都是靠这种智慧和幽默消解 的.它无所谓高级或者低级, 也无所谓对与错, 我们要正视它、 重视它, 这是我们的文化之根. " 张楚读过许多邵丽的作品, 他认为, 邵丽前期的作品委婉一些, 后 期一系列跟挂职相关的小说非常有力量, 跟前期作品的风格有很大的 区别.张楚说: "这两年中短篇小说还是非常繁荣的, 这两年我最喜欢 的两篇小说, 一篇是 《世间已无陈金芳》 , 另一篇是 《第四十圈》 . 《第四十 圈》 从不同角度、 不同空间、 不同时间立体叙述了一宗凶杀案, 但是案件 本身不是重点, 重点是案件之外底层小人物的众生相: 每个人都在生活 的炼狱中苦苦追求着他们所理解的幸福, 这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 的故事. " 记者: 您是如何走上写作道 路的? 邵丽: 我出生于二十世纪六 十年代中期, 那时不仅物质匮乏, 我们的精神生活几乎也是白纸一 张.当时家里有一本 《本草纲 目》 , 被我们兄弟姊妹翻得稀烂. 那时若有可能借到一本书, 我们 会争相传阅, 为了赶时间, 晚上还 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彻夜地读. 我的父母都是基层干部, 我 跟着他们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 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后来我 想, 虽然我不能到达远方, 但是阅 读却可以把我送往远方, 阅读是 我打开外部世界的唯一方式. 因为偏科, 抵触数学, 高中毕 业时我只考上了一所财会专科学 校.我高中毕业开始写各类文 章, 包括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那个 年龄崇拜文学, 对所有能写文章 的人都看得很神圣. 毕业后到机关当了公务员. 从十七八岁开始写作, 到三十多 岁进入专业作家队伍, 虽然这中 间看起来中断了十几年, 但是哪 种人生都不是虚度的.我在机关 公务员岗位上读了很多书, 积累 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为专业创作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算是一个幸运的人, 通过 写作找到了一条人生成功的路 径.也可以说文学让我有了第 二种生命, 靠着文学铺就的路从 一个城市走向另外一个城市, 一 个国家走向另外一个国家, 用文 字行走, 把自己的路延伸到千里 万里. 记者: 《挂职笔记》 之前是一 篇短篇小说, 现在您又推出了这 部 《挂职笔记》 的中短篇小说集, 挂职这个经历是从什么时候开 始的? 邵丽: 我2004 年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