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9-07-16
书人闲话 E-mail:hdyd@ycwb.

com

2019 年6月30 日/星期日 / 副刊编辑部主编 责编 胡文辉 / 美编 刘栩 / 校对 周勇 A9 ・ 阅读 文周刊 人 刘涛先生既是书法家, 也是 书法史家. 他毕业于武汉大学历 史系,深受唐长孺先生影响,对魏 晋南北朝史下过苦功. 而他数十 年深入研究魏晋书法, 笔下也颇 具魏晋气象. 《 魏晋书风》是研究 魏晋南北朝书法史的札记, 有史 料,有心得,更有创见. 刘涛研究发现, 《 兰亭序》为 世人所知, 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得 到《兰亭序》墨迹本之后. 当年太 宗下诏购求王书,所获甚多,达二 千多纸,万机之暇,备加执玩,尤其 宝重 行书 《 兰亭序》、小楷 《 乐 毅论》. 太宗喜爱 《 兰亭》,也愿意 让近臣分享, 令宫廷书人摹 《 兰亭》, 将复制品赐予房玄龄等 八人,于是传播开来. 太宗令人复 制《兰亭》之举,使《兰亭》流传世 间. 不然的话, 《 兰亭》殉葬昭陵之 后,世人哪里见得到 《 兰亭》? 而何 延之用了上千字篇幅记叙太宗获 得《兰亭》的曲折经过:先将辩才 和尚请到长安,礼遇有加,辩才坚 称 坠失不知所在 ,太宗遂将辩 才放归山林. 如此三番,辩才 靳 固不出 . 后派萧翼装扮作书生, 下越州,设计赚取. 按何延之的描 写,萧翼手段,可谓盗窃. 唐太宗 赚《兰亭》 的经过,何延之着墨 尤多, 有如今天报章娱记笔下的 八卦 . 虽然好看,许多学者并不 当真. 南宋桑世昌 《 兰亭考》卷八 引录的宋人跋文, 苏门四学士 的晁补之( 无咎)表示半信半疑: 《 兰亭》若是贵耶,至使万乘之主 捐信于匹夫? ……以太宗之贤,巍 巍乎近古所无, 奈何溺小嗜好而 轻其大哉! 王( 性之)更是不 信: 太宗始定天下,威震万国, 残老僧敢靳一纸耶! 诚欲得之,必 不狭陋若此. 在分析王羲之书法的分期时, 刘涛也点明: 王羲之的书法 也曾受到后人的批评. 唐朝书论 家张怀: '

逸少草有女郎才, 无丈夫气,不足贵'

(《书议》). 宋 朝书家米芾说: '

子敬天真超逸, 岂父可比'

(《书史》).但是这类声 音很弱,未成气候. 唐朝时,王羲 之成为书法史上的无冕之王,他 的书法一直占据中国书法的主流 地位. 即使清朝提倡碑学书法的 书家,提倡北碑楷法,指斥刻帖之 坏,却不敢指责王羲之的书法. 刘涛冷静地指出: 王羲之并非书 法神童, 他的书法也有一个自然 演变的过程. 我们现在要寻绎这 个过程确实为难,因为存世的 '

王书'

墨本、刻本,多是四十岁之后 写的尺牍, 即使同一种书体的尺 牍, 面貌也多, 并无一件真笔原 迹, 所以学者很少讨论王书的分 期问题. 于是,刘涛根据前人文 献,细心阅读这些篇章,发现一些 有关王羲之书法变化的记载,虽 然只言片语, 收集起来, 稍作考 辨,再按时段先后排列,可理出王 羲之书法发展的线索. 刘涛善于发现历史的现象: 模仿是学习,也是继承. 书法家 的成长无不从模仿起步, 由模仿 获得 '

技'

与'

法'

之类的 '

表达'

手段, 艺术的感受力也是在模仿中 培养起来. 可以说,模仿是进入艺 术的必由之路. 南朝虞 《 论书 表》 记载了这件趣事: 羲之尝自 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效写,一毫 不异,题后答之. 羲之初不觉,更 详看,乃叹曰: '

小人几欲乱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