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头飞艇 2019-07-16

微风过 处, 机声隆隆, 麦香阵阵.江庄 镇地处贾汪区北部高亢山区, 麦子最先成熟.原先做记者 时, 每年 三夏 专题, 江庄是 首选第一站―― ―名副其实的麦 收 第一镰 . 说是 第一镰 ,其实镰 刀、 锄头、 耕牛等工具牲口早已 刀枪入库, 马放南山 了.除 了山坡零星地还需人工收割, 大田里早机器收割脱粒,秸秆 也耙地还田了. 麦田里,收割机有条不紊 纵深推进, 村民守在机旁, 等接 麦粒, 装车晾晒……欢声笑语, 不绝于耳. 收获的是粮食, 也是 满足和惬意. 当然,像今天这么舒适的 天气不多, 地头上烈日炎炎, 机 车内高温难挨, 是常态大概率. 比起我们跑步锻炼的汗水, 农 民劳作的汗流浃背更辛苦, 也 更珍贵. 但和从前相比, 今天农民 的辛苦程度无疑小得多了. 唐 代李绅的《悯农》家喻户晓, 老幼皆知: 锄禾日当午, 汗 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 皆辛苦. 生动描绘出一幅农 民辛苦耕作图.受此影响, 至 今我们这辈人依然深念农民 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不 敢浪费一粒米一口粥. 尽管女 儿极力科普不要吃剩饭菜, 说 有亚硝酸盐什么的, 我却依然 知而不改. 上大学时,老师讲诗人郭 沫若的浪漫主义,除了定会讲 《天狗》外, 还举例过一首诗, 题目忘了, 但内容记忆深刻. 于 是百度出来, 叫作 《雷峰塔下》 ―― ― 雷峰塔下 / 一个锄地的 老人 / 脱去了上身的棉衣 / 挂 在一条嫩桑的枝上 / 他息着锄 头/举起头来看我 / 哦, 他那 慈和的眼光 / 他那健康的黄 脸/他那斑白的须髯 /他那筋 脉隆起的金手 / 我想去跪在他 的面前/叫他一声:我的爹―― ―/ 把他脚上的黄泥舔个 干净. 我相信, 面对艰辛无比 的农民,诗中所写定是作者当 时的真情流露. 千百年来,农民因苦难被 深深同情,不乏诗人为之尊崇 地歌唱, 当然也有无病呻吟者. 但农民的劳作艰辛没有得到根 本的改善,他们的辛勤创造没 有得到该有的礼遇,他们的极 端隐忍没有得到理应的公平对 待. 然而今天, 农耕时代的艰辛 早已彻底改变,农民有了自己 的 丰收节 …… 如果诗人泉下有知,面向今天的丰收景象,对农民 的深厚情感,想必定会有另 一番表达吧! 浮世朱松岭父亲的大褂父亲

60 岁前没有过像样 的衣服,留下的照片中穿着大 都是工作服. 上世纪

80 年代, 父母平生 唯一一次去首都北京旅游.在 王府井,母亲给父亲看中了一 件绒毛外套,可老两口商量来 商量去,最后还是买了一件大 号的给了我. 父亲退休那年,母亲拉着 他到南城门一家老裁缝店, 做 了一件灰色大褂.据说这个料 子在当时算好的, 样式是中式,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