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2019-07-15

28 型自行车如今见 得少了. 孩童骑这车的困难,在于身高和 力量不足,身高不足无法正常坐在座凳子 上骑行,只能站着,一脚穿过大架空里慢 慢骑;

力量不足,则容易把持不住摔倒.我 和同学在镇上学素描绘画, 十三四岁的 我,早已是骑车高手,虽然身高不足以安 逸地坐在车座凳上骑行,但已经可以坐在 大架上踏整圈了.那时我早上骑行十多公 里去学画画,下午再骑回家,其实是件挺 苦的事儿,裆部被磨得破了皮,却也乐此 不疲. 有天中午闲得无聊,和同学骑行了 三十多公里,抵达荆州城墙边,又匆匆赶 回上课. 来回七十公里,只为风吹过耳旁 的那份惬意. 儿子十一岁生日那天,我花了一千五 百元给他买了一辆他早已属意的山地自 行车. 这已是我第四次给他买自行车. 从 后三轮车开始,到之前的大童车,骑自行 车对于他来讲,早已驾轻就熟,至少比同 年纪的我要厉害得多. 从他两三岁开始, 我就开始跟在他身后,担心着他骑车会摔 倒.后三轮的小童车更换成两轮的小童车 后,少不了要担惊受怕很长一阵子,跟着、 扶着、推着,比自己当初学车还要担心.好 在在我的严加盯防下,儿子骑行倒也没有 摔过一次. 自从买了山地自行车,儿子不再满足 于停留在我的视线内慢慢晃悠,不怎么咯 嘣脆的铃声 叮叮 两声,人车早已不见踪 影, 空留下我独自对着远去的背影吆喝: 慢点儿,小心点儿. 有一天,儿子回来比 较早,拉着他妈要给他擦药,我才看到,儿 子左腿和左胳膊上摔破了几块, 结了血 痂. 我心疼地问他疼吗? 他说,怎么会不 疼,换你摔成这样试试? 我本想告诉他我 儿时摔成什么样,话到嘴边忍住了,说了 未必能让他记住摔跤的教训,自己不亲自 体会,怎么能明白疼痛的滋味? 看着他忍 住泪水的表情,我什么也没说,走开了. 当初骑着

28 型永久自行车的高大英 俊的父亲已经老得佝偻如同枯树,生命在 那消失的咯嘣脆的 叮铃铃 铃声的遥想 中恍惚成斑驳的阳光. 也许将来的某一 天, 儿子在回忆他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根 本不会记起这次摔跤的经历,因为它是那 么微不足道,那么不值一提. 今年回老家, 看到过年的方式随着 社会发展改变很多. 大年初一,亲朋好友 们聚在一起拉家常的少了, 搓麻将的多 了;

抬头看电视的少了,低头摸手机的多 了;

小孩子们成群结队满村子拜跑年的 情景,更是绝迹. 是啊,现在生活条件那 么好,孩子们谁还稀罕那几粒水果糖呢! 瞧着安静地守在家里玩电脑游戏的侄 孙,我心里涌起几分惆怅,儿时拜跑年的 欢乐景象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上世纪七十年代, 大年初一小孩们 挨家挨户拜跑年, 是农村过年必不可少 的一个项目. 那个年月,尽管大家都很贫 穷,但是,依然会在置办年货时大方地称 两斤水果糖, 作为全村孩子们拜跑年的 专用馈赠品. 为了那甜津津的水果糖, 童年的我 常常在兴奋愉悦的盼望中彻夜无眠. 好 不容易捱到天亮, 赶紧穿上过年的新衣 裳,匆匆洗把脸,梳好小辫子,早饭都没 有心思吃,拉着小哥哥,喊上小姐姐,姊 妹一大群,浩浩荡荡往外跑. 每到一户, 我们都齐刷刷地站在院门口, 不等主家 开口,就响亮亮地高喊:给您拜年啦! 有时,主家正在吃早饭,慌得人家赶紧放下 碗筷,拿起糖果包,满脸笑容地迎出来, 嘴里忙不迭地说:伢子们稀客! 伢子们稀 客! 边寒暄边给每个小孩发两粒水果糖, 富足大方的人家还会发四粒哩! 有的主 妇还会热情地为孩子们冲白糖茶. 当然, 我们是没有耐心坐在那里慢慢享用白糖 茶的, 即便白糖茶在那个年月也是不可 多得的奢侈品, 但挡不住我们都急切地 要赶往下一家拜跑年的脚步啊! 临走时, 欢欢喜喜齐声道谢, 好客的主家有时还 会端着盛满炒蚕豆和玉米花的葫芦瓢撵 出来, 硬往我们口袋里塞这些焦香的炒 货. 挨家挨户地跑着跑着, 会遇到同村 其他很多拜跑年的小伙伴. 于是,我们结 帮成队地奔赴下一家. 那阵势,绝对浩浩 荡荡. 往主家院子里一站,不懂当地民俗 的还以为这家是开学堂的哩! 孩子们不 约而同的一句 给您拜年啦 的口号也像 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农家小院,吓跑了走 廊看家的狗,轰散了院里觅食的鸡群,惊 飞了树梢看热闹的麻雀. 孩子们领到主 家发的水果糖,先后跑出院子. 极少贪心 的孩子,先领了糖,转过身,又站到没领 过的那边,再接受一次馈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