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15
3

7 浓烟弥漫,染黑了兴隆市的上空.

忽然, 西边浓烟深处冒出了一团红光冲 破了黎明前的黑夜……这片红光不是 初升的太阳, 而是兴隆钢铁公司的炼铁 厂在深夜里按时出铁, 铁水的红流映红 了半边天. 时空流转, 再读这段 《乘风破浪》 的 开篇, 还是感到心潮澎湃. 童年时东北 大地随处可见的高大、 斑驳的厂房, 上 下班时, 进入或走出各大工厂的密集人 潮, 包括重工业背景下的, 不够晴朗的 天空, 绘出一幅无法抹去的壮观的、 再 难复制的记忆之图. 我想作家草明一定 身处在这幅巨型油画中, 那个娇小的、 南方气质的身影, 却有异常坚定的眼 神, 用它体察、 记录了新中国昂扬、 激越 的工业建设之路. 草明从

30 年代写顺德缫丝女工生 活的

第一篇小说 《私奔》 始, 至90 年代 止, 先后创作了 《原动力》 《火车头》 《乘 风破浪》 《神州儿女》 四部长篇小说, 以及 中短篇小说、 报告文学、 散文等计200万 字的作品. 这些作品大都围绕工业生活、 产业工人、 大型工厂展开叙事. 从1945年到1964年18年间, 草明一边在哈尔滨、 牡丹江和沈阳等地的工厂承担具体工作, 一边体验生活、 从事文学创作, 草明也因 此被誉为工业文学创作 第一人 . 重读草明, 最重要的意义是体认作 家全身心投入生活和时代大潮的热情, 以及真诚的责任感. 草明在一篇自序中 写道: 我从小就种下了同情工人阶级、 爱工人阶级的根子…… ( 《草明文集第 一卷・作者自序》 , 第5-6 页, 中国青年 出版社, 2012年版) , 而她所有的创作可 以说都在向工人阶级致敬: 人在这样 雄伟的钢铁基地上生活和工作, 多有意 义啊…… ( 《乘风破浪》 第244 页, 人民 文学出版社,

1978 年版) 草明又因热爱 工人, 也对工业生活怀有真诚而奔放的 热情, 这种热情在作品中由一个人物代 替作家表达出来: 要是我是个作家就 好了, 我将永远生活在这儿, 和几十万 职工一同呼吸这迷人的烟雾, 我将尽我 的全力讴歌这个城市和这儿的劳动人 民! ( 《乘风破浪》 第244 页, 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78 年版) 这就是作家草明心 底的声音, 单纯而执拗, 用一颗赤子之 心拥抱新中国的工业生活和工业人. 当然, 如果作家只是怀着满腔热忱 来写作, 那么他的作品可能更多的是苍 白的呼号与无力的描写. 我们发现: 在 草明的创作中, 粗放型的大工业往往带 着一种质感、 一份诗意、 一丝律动呈现 在我们的面前: 晚上

8 点钟, 吕屏珍庄严地走到水 车制御盘跟前, 把开关一举, 水车转动 了;

调速机, 发电机, 油压机也跟着动起 来了. 附在机器上的紫铜细曲管子可爱 地抖动起来了. 吱唔……吱唔……吱唔――那样匀整的声音又重新在机器 房响起来了. 水电厂的老工友们听着这 种一年来没有听过的声音, 心里说不出 的痛快.―― 啊,他们听过著名的大鼓, 落子, 相声和梅兰芳的京戏;

他们 听过乡下少女娇声唱的小调, 和自己 孩子甜蜜的呀呀的歌唱;

他们也听过 林中清脆的鸟语, 和春风吹皱玉带湖 面的那种低微和煦的音响;

但是在这 时候, 那些成为可笑的、 不足道的了, 怎 么的也比不上今天机器房里机器发动 的声音那么好听, 美妙! ( 《原动力》 第60 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新中国成立之初, 文学的审美形态 多崇尚壮美、 雄伟、 宏大, 草明的 《原动 力》 将前工业时代那种 力 的美生动地 呈现了出来, 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遗 存, 也为当代工业题材小说奠定了一种 美学品格. 但是在 阳刚 、 力 的工业 美中, 草明又不经意地、 自然地流露出 抒情的、 细腻的 阴柔 之美, 这不仅增 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艺术性, 还丰富了 工业题材文学的审美形态, 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工业小说带给读者的单调、 枯燥、 甚至技术化、 物化的阅读印象. 如何表现工业生产、 工业场景是工 业小说写作的一个难题, 客观地讲, 草 明的工业三部曲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 上世纪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