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14

4 - 显放缓, 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 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 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重点在制造业, 难点在制造业, 出路也在制造业.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 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 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 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 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 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 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 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 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 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产品档次不高,缺乏 世界知名品牌;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产业 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信息化水平 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

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 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 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 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 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

5 -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 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 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 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 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 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 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 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 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 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 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 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 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 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 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