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9-07-14

2014 年高考,北京还是先填志 愿后高考,我几次大考的排名都在 ・ ・

164 ・48卷(2019 年)

3 期 清北线 浮动,国科大又是提前批 次录取.看了招生宣传册,我觉得 国科大的师资力量、培养计划不输 国内任何高校的生物专业,提供的 半年海外访学机会也非常诱人.最后,一心只想学生物的我,填报了 这所刚刚更名不久的大学,成为了 国科大的 黄埔一期 、首届本科生. 想让所有人都认可自己 刚上大学的我很爱折腾,和一 群素未谋面的小伙伴在开学前设计 了开学典礼要穿的文化衫,然后被 选为北京新生代表发言,又被选为 第一届本科学生会主席,办了属于 本科生的一个又一个受到大家喜欢 的、至今仍是传统的活动.第一次 以乐队主唱的身份,在草地音乐节 演唱了喜欢的那首《Yellow》…… 现在回看大一的自己,想学好 数理基础、想做好学生工作、想成 为文艺骨干,想让所有人都认可自 己、想在所有方面都能做好,一身 蛮劲往前冲,气喘吁吁地做到了一 些,也失去了一些,获得了许多成 功的喜悦,但其实不明白自己究竟 想要什么. 大一暑假的科研实践改变了我 的很多想法.因为想了解更多的科 研方向,那个夏天,我选择去中国 科学院上海神经研究所杨天明老师 组,做以前毫无涉猎的认知决策方 面的科研实践. 在组里的半个月里,我太想做 点什么,却连两篇介绍认知科学前 沿的英文综述都看不太懂.于是我 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离实际的科 研差得太远.提出问题可以依靠天 马行空的想象力,但解决问题则需 要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出色的学习能 力.而对于没有极高智商的我来 说,想要成为一个好的科研工作 者,我就要比大一的时候多努力一 点、多思考一点. 当用物理的维度去看生命体系 大二卸任学生会主席后,我开 始成为一个更单纯的学习者和参与 者.与很多学校限制辅修或双学位 专业不同,国科大更加自由,大二 上学期,所有同学都可以辅修任何 学科,或者选择任意学科的双学 位.我辅修了学起来相对顺手的物 理专业. 在那一年的热力学与统计力学 课上,我结识了未来博士生涯的导 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叶方 富老师.他的研究方向是用热统思 维探索细胞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他 欢迎我到他的实验室实习,我也开 始学习用物理的维度去看生命体系. 以前的我会更加关注细胞中的 代谢通路和遗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但很少会想到一个细胞的分 裂,究竟如何从热力学上影响环境, 从而影响其他的细胞,也很少会去 思考细胞癌变后究竟是以怎样的速 度、怎样的形态浸润正常组织,更 不会去思考这些生命活动背后究竟 可以用什么样的物理定律来解释. 但生命体系终究是物质,必须遵守 物理规律,于是,当我开始思考这 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以前培养细 胞时经验性的习惯,比如加样浓 度、诱导分化的环境,背后其实都 有相应的物理规律,一旦我们掌握 了这些规律,那么就可以把生命科 学从经验主义学科向理性主义学科 更进一步推进. 在课堂上遇见知识创造者 到了大三,打下了数学物理化 学计算机基础,开始了真正的生物 专业课学习.正是在那时,我对国 科大 知识创造者上讲台 有了更 深切的体会.以前学过的大学课本 里的知识点,就是眼前讲台上老师 们的工作成果――比如, 《生物化 学》主讲教授李国红研究员和助教 老师陈萍博士,是染色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