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2019-09-14
十日谈 上海的早晨 责编: 龚建星 人民币一日游怪象 黄沂海 人民军队解放大上海,刚 刚在河北石家庄横空出世半载 有余的第一版人民币,即将在 黄浦江畔流通使用.

吸取之前 部分地区解放后人民币无法及 时跟进,旧币 模棱两可 欲退 还留,造成了市场货币流通秩 序混乱局面的教训,! # 年$月%&

日,踩着上海解放的同 步节奏,时任北海银行发行局 局长杨秉超押运 '

辆卡车,满 载簇新的第一套人民币,千里 迢迢从丹阳出发,运抵上海市 军管会财贸组办公地所在的金 门饭店,随后转运至滇池路 &

# 号大楼底下的 远东第一 金库 ,行将替代早已声名狼 藉的金圆券的流通地位.第二 天的 《 新民报晚刊 》 头版也向 市民报道了这则新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 段时间,金圆券漫天飞,币值 一跌千丈,物价高歌猛进,一张( # 年发行的 陆拾亿圆 金圆券,堪称当时世界上面值 最大的纸币,惜乎在当时的上 海只能买到 &

) 余粒大米.货 币丧失了价值储藏和交换媒介 的职能,人们一拿到纸币,仿 佛获取一只烫手山芋,忙不迭 地尽快换成实物.货币 贬值之速,已经不是早 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 点掐秒表计算了.坊间 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 工资像雪团,放会就化掉. 面对国民政府留下的烂摊 子,人民政府接管上海时,军 管会当即发布 财字一号令 , 宣布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 明确规定 ! * 年+月$日前 完全废止金圆券,采取无限 制、无差别的收兑策略,人民 币与金圆券的比价为(: ())))),即(元人民币折合 () 万元金圆券.随后,中国 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在上海挂牌 成立,管辖苏浙沪鲁皖闽等地 区货币发行,同时在上海设立 ,+ 个兑换点,计划速战速决 用&

天时间完成收兑工作. 刚开始,人民币兑换进展 比较顺利,因金圆券而 受伤 太深 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奔往 兑换点,有的甚至背着麻袋、 推着小车运送,尽早与曾经让 他们吃够苦头的 货币骗局 一刀两断.全市各家银行、钱 庄的代理点收兑的金圆券,源 源不断地送进人民银行,因为 数量实在太多,银行库房一下 子 爆仓 ,营业大厅、走廊 甚至厕所也都堆满了金圆券, 短短 $ 天全市共收兑金圆券 ,+ 万亿元,占国民政府金圆 券发行总量的 $,-. 这一情势,大大出乎军管 会的意料.按照时任中财委主 任陈云的估算,若将上 海滩流通的金圆券全部 收回,约需 * 亿元人民 币, 然而, 实际需求的货 币总量远超预算的 !) 倍以上,除了兑换金圆券之 需,还有经济恢复、公教人员 薪金、 旧人员收容、 灾民救济、 军费需求等方面 嗷嗷待哺 . 为此,上海市市长陈毅、中国 人民银行华东区行行长曾山随 即向中央财经部发出紧急电 报, 请求拨 .) 亿元人民币 . 坊间有人叫嚣: 解放军 打得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 海 .市场暗流涌动, 怪象 丛生:一方面,市民 一朝被蛇 咬 ,兑换到人民币后转身就去 抢购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 或者奔赴淮海路、曹家渡、十六 铺等处黑市兑换成银元,以至于 出现人民币清早从银行投放市 场、傍晚又回流银行库房的 一 日游 现象;

另一方面,黑市的 银元对人民币的比价扶摇直上, 一周之内人民币贬值了 () 倍, 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居然用银元 标价,将人民币拒之门外,甚至 出现了驻沪部队持人民币买不到 食盐的窘况.风谲云诡,十万火 急!一场短兵相接的 金融保 卫战 箭在弦 上…… 明日介绍 证券大楼 霹 雳行动 . 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1 7

2 0

1 9 年5月29日星期三 本版编辑∶祝鸣华 编辑

邮箱: z mh @x mw b . c o m. c n 珍和黑猩猩刘伟馨很少有人会作出如此选择:远离城 市,来到非洲丛林,和黑猩猩生活在一 起,但珍 ・ 古道尔却走上了这样的路途. ( +) 年,这位 %+ 岁的英国女孩,独自 去往坦桑尼亚冈贝野生动物自然保护 区,观察和研究黑猩猩,此后几十年, 和黑猩猩结下了不解之缘. 《 珍》是一部特别的纪录片,%)(* 年美国 《 国家地理 》 杂志档案馆,重新 发现珍上世纪 +) 年代在非洲珍贵的影 像资料,这些影像此前从未被披露,由 珍的前夫、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家雨果 ・ 范・勒维在冈贝拍摄.美国导演布莱特 ・ 摩根,从超过 ()) 小时的影像中,剪辑 出这部极富感染力的作品,它让我们重 新走进这片神秘土地,重温那段无与伦 比、创造性的美妙时光.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一边 由年老的珍口述旁白,一边在银 幕上展现珍年轻时勃发的英姿―― ―手持望远镜,穿行在树 丛、山林、高地……还有美丽的 非洲奇景―― ―高大多节的古树、 流经崎岖河道注入湖泊的小溪、 鸟群、昆虫、走兽……平稳的叙 述语调、娴静的美丽面容,让这 部电影充满安宁、和谐的格调.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充满戏 剧性.珍受人类学家路易斯 ・ 李基博士 派遣,去非洲原始森林进行田野考察 时,毫无学术训练,没有上过大学,没 有科学学位,甚至对黑猩猩一无所知. 但李基知道,珍思想开放,对知识有热 情,热爱动物,并且拥有足够的耐心, 是他所需要的人.珍对动物的好奇,源 于童年.她能和男生一起冒险,在花园 里玩耍,认识大自然,花很多时间呆在 她最爱的树上,读书.在八九岁时,就 梦想来到非洲,和野生动物住在树林 里.虽然父亲在她 $ 岁时外出打仗,和 父亲关系不算良好,但母亲支持她对动 物的热爱.她说: 是母亲建立起我的 自信. 珍来到冈贝,并不知道黑猩猩 有可能撕烂她的脸,她只是希望,能像 杜立德医师一样,和动物谈话,像人猿 泰山一样在动物间自由走动,毫不畏 惧.每天,从日出就进入丛林,直到太 阳落山.但令她沮丧的是,头$个月, 她基本没啥发现,因为黑 猩猩一见到她就躲得远远 的,直到遇见一只不怕 她、下巴有白毛的黑猩 猩,渐渐地,她被许多黑 猩猩接纳. 很有趣的是,她会为每只黑猩猩命 名,比如白胡大卫、巨人、芙洛,等等.她发现黑猩猩会花很长时间,彼此 整理毛发,像人类一样,它们需要友善 的触摸和心理抚慰.更让她惊讶的是, 黑猩猩居然会制作和使用工具:捡起一 根树枝,然后拔光树叶,探进白蚁穴, 沾出白蚁进食.画面里,珍喂食黑猩猩 香蕉,黑猩猩在珍身边转来转去,上蹿 下跳,珍终于可以近距离靠近、观察、 研究它们了. 珍和科学家对黑猩猩的研 究,有助于了解早期人类的行为 方式,黑猩猩和我们有哪些相似 处,哪些差异点.珍和 《 国家地 理》杂志派来的摄影师雨果,在 工作中互相爱恋,之后结婚、生子. 珍通过观察黑猩猩母性行为, 也积累了自己为人母的经验.母 爱的强大力量,使得黑猩猩母亲 总是用力挥舞手臂,吼叫威胁吓 退任何靠近自己孩子的生物;

而 黑猩猩孩子当母亲去世,也不吃不喝, 忧郁中得病死去.珍也发现了自己养育 孩子的办法,她和孩子总是处于一种相 谐的状态.尽管丈夫钟情于塞伦盖蒂对 野生动物的拍摄,珍坚持冈贝的黑猩猩 研究,两人产生分歧最后离婚,但分手 后,他们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部电影有着美丽的画面和配乐, 但它的抒情性没有掩盖话题的沉重性. 珍这样说: 我们有责任保护地球上的 其他生物,它们的生存饱受人类轻率行 为的威胁,各地的黑猩猩都在减少,我 必须让人们知道非洲黑猩猩的困境,我 扮演的角色,是确保下一代能成为比我 们更好的保护者. 珍的冈贝黑猩猩研 究,至今仍在继续,这是史上持续最久 的对野生动物自然习性的研究.她还到 世界各地演讲,发起 根与芽 环保活 动.这部电影,让我们听到了她的心声 和呼声. 别吓着机器 黄永玉 文并图 前几天看到个短消 息,一百三四十年的柯达 公司停业了.说得清清楚 楚,不是倒霉,不是垮 台,不是跟人闹脾气,是 自动不干. 开创人是乔治・伊斯 曼先生,他发明照相的乳 剂配方,干版和胶片和以 后的胶卷,柯达盒式照相 机,勃朗宁盒式照相机. 这种盒式勃朗宁有句 广告话: 只要手指头按一按! ( 这句话百多年一直 按到现在 ) 这是一九年的事. 一九三七年四月四日 儿童节在长沙,家父三块 多钱买了部这东西送我, 一直带在身边.六月份跟 家二叔到了厦门,七月份 全面抗战开始.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 利,我在江西寻乌县 ( 毛 主席写寻乌县长冈乡考察 报告的那个寻乌县 ) . 一九四六年在广州, 把这架伴随我八年苦难的 小黑盒子转送给妻子的弟 弟阿川,再由他用胶布粘 补裂缝,不晓得又用上多 少年…… 所以我记得 住柯达公司,也 没忘记乔治・伊 斯曼先生.每次 想到他们,仿佛 闻得到一种文化 历史的香气. 这类消息并 没有让我惊慌失 措,也没听见别 人在幸灾乐祸, 只是让人温暖地 翻阅历史文化大 书的某一页而已. 不过,我仍 然觉得这是个不小的文化 动静.有了柯达公司与乔 治・伊斯曼先生的发明, 才有办法把世界这一百多 年来的大事小事都活生生 记录下来,让人们的眼睛 亲自看到历史. 举个好玩的假定: 要是早两千多年,由 秦朝的李斯或秦始皇、唐 朝的唐太宗或吴道子,或 宋朝的张择端,或是历朝 历代的史官们发明了摄影 技术而不是竹简、木牍记 录本朝野万端杂事留给后 世,让我们像看电影一样 看到当年历史人物真身活 动的记录,该有多妙!(当然也有点害怕. ) 把这种梦想缩回现 实,乔治・ 伊斯曼先生这 一百多年记录功劳也足够 可以的了. 所以我想说:乔治・ 伊斯曼先生和他的柯达公 司有点 伟大 ,不晓得 可不可以? 柯达公司停止活动 了, 潇洒! 做生意的看准形势, 玩到这种水平还真不易. 世界上常发生这类换 位变化.自然换位和社会 换位,也让我想到木板拖 鞋问题. 我是在闽南长大,在 广东成年的.对于穿木拖 鞋相当习惯.如果不上 班,不开会,不访友,在 家大都穿它.闽南厦门, 泉州人称它做 茶 (柴) 枷 ( 枷 这个字用的很 勉强,原应是双音字,有个 / 音当头. ) 广东 的广州,香港一带称做 莫枷 (上声)(木枷, 枷 也是个双音字,也 有个 / 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