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2019-07-11
现 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 授的「锦衣华裳:吐蕃出土织物的发现 与研究」讲座主要介绍他和他的团对於近年 吐蕃出土的丝织物和织锦的发现和研究.

大众一般都认为,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 造,中国人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发现了那半 个蚕茧开始;

懂得如何制作丝绸以后,对世界 文明作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先不说它的文化意 义,古代的丝绸之路,在汉代开通以来,伴随 了大量丝绸的贸易,中国和周边的地区、国家 的文化也因此路而得以互相交通、交流.但是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都很少到青藏高原有 丝绸品发现.很显然,每当人们说起中西文化 的交流,具体到丝绸、丝之路这样的物品上, 西藏高原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缺环. 吐蕃丝织品的来源 首先,所谓的「丝绸吐蕃」 ,并非指由吐蕃生 产或制造的丝织物,而是指吐蕃通过各种途径 而获得、使用,并明确出土於吐蕃墓葬当中的 丝绸或锦类制品.不说不知,丝织品在吐蕃民 族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或制作成衣;

或为衣饰 的镶边;

或为马具上的华丽装饰;

或为丧葬仪 式的幡帐;

或用於佛教用品上.然而,这表示 吐蕃人学会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 吗?非也.吐蕃人是骁勇善战的民族;

丝绸是 门手艺精巧的艺术,所以吐蕃人最终还是没学 会这门手艺.根跻⑾壬难芯,他指出: 「吐蕃在占领敦煌之后,曾经把当地的汉户集中 起来,编成一个专门从事丝锦生产的部落,称 之为『丝绵部落』 ,以供吐蕃对丝绸织物的需 求.」 近年发现的吐蕃丝织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青海都兰县热水吐 蕃墓葬中相继出土了几批重要的丝织物:出土 於青海都兰县热水乡吐蕃一号大墓和陪葬墓 中;

青海都兰县热水乡血渭草场热水河南岸吐 蕃墓葬中;

部分收藏於甘肃省博物馆内;

部分 流传於海外的纺织品. 青海都兰县热水河的两岸,均分布 大批唐 代吐蕃的墓葬,其中以编号为一号大墓的一座 大型墓葬和其陪葬坑、陪葬墓中出土的丝绸的 数量最丰富,品种也繁多,包括锦、绫、罗、 缂丝、平纹类织物等.2004年,许新国先生曾 在书中写道:「几乎包括了目前已知的唐代所 有的丝织品种.」及后,他在另一本书里详细 地列出当中的品种和数量:「颐峭臣,这 批丝绸中,共有残片350余件,不重复图案的品 种达130余种.其中112 种为中原汉地织造,占 品种总数的86%,18种为 西方中亚、西亚所织造,占品种总数的14%.西方织锦中有独 具浓厚异域风格的粟特 锦,数量最多;

一件织 有中古波斯人使用的钵 罗婆文字锦,是目前所 发现世界上仅有的一件 确证无疑的8世纪波斯文 字锦.」许先生是根 丝织品上的纹饰和题材去推测它的产地或来 源. 纹饰和题材 一般丝绸上的纹饰和题材大体上可归纳为两 大类:「东方系统」和「西方系统」 .「东方系 统」的纹饰和题材是指东方人喜闻乐见的纹 饰,如花鸟、缠枝、云气等图案;

「西方系统」 是指它的图案是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观念,很有 徽章式样的感觉,如对称的图案.但是这两类 系统的划分对判断该丝绸的产地和来源没有直 接的关系. 上述的「西方」 ,大体上是指西域、中亚,甚 至是更遥远的西亚地区.即便如此,要推测它 们的产地或来源仍然很困难,一来是因为吐蕃 出土的丝绸品或碎片中含有明显的西方文化因 素,但其设计和制作可能并非直接源於西方, 而是由汉地或汉匠参照西方纹饰和图案题材, 并依照汉地传统织造技术而制作的「胡式」丝绸.二来,也可能是在吐蕃出土的、直接来源 於西方(如粟特、波斯萨珊、东罗马拜占庭帝 国等)制作的丝绸. 吐蕃人使用的织物当中,有不少具明显的西 方文化因素,如喜用联珠纹、对马纹、对兽 纹、含绶鸟等图案作为纹饰.因受篇幅所限, 以下主要介绍上述几批丝绸中其中一个典型的 纹饰作为例子:联珠对马纹.这个纹样的基本 特点是团窠联珠纹,团窠是指一个圆环状的图 案,由它组成了一个单元,在这个单元的中 间,放置动物、花卉或别的纹样.而联珠对马 纹主圈内的图案是一带翼对马,马身有翼,颈 上系有一对后飘的绶带,马头上各饰有一个团 花形和一个对置的双形构成的组合图案,马 身下方饰有花卉. 类似这样的带翼对马图案,过去在新疆吐鲁 番地区有较多的发现.吐鲁番出土的这类联珠 纹对马锦在构图方式上与青海都兰所出的联珠 纹对马锦虽然有极其相似的特点,但分别在於 前者有的在马足上还系有绶带.这类带翼马的 图案应当是起源於波斯萨珊,是西方流行的 「天马」图案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些波斯萨珊 朝的织锦图案上,仔细察看,可以看到单匹的 带翼马,除了「马生双翼」这一个特点之外, 还有一些细致的特徵也值得注意,如马翼上饰 有联珠纹样,马颈上系有一对后飘的绶带.新 疆吐鲁番、青海都兰出土的联珠对马纹样都有 这些特点.波斯萨珊的带翼马的马脚上也系有 绶带,吐鲁番所出的对马纹中有与之类似者, 青海吐蕃墓中却未见此种图案,说明这一个图 案在传入中土的过程中,各地也存在一些细微 的差别.在西方织锦中,最具有波斯萨珊特点 的其实是马头上方竖立的一个象徵日月的冠 饰,这类冠饰在波斯萨珊朝作为王冠上的典型 纹样在伊朗出土的波斯文物中也可以看到.进 入中土之后,显然由於历史文化背景的转变, 人们已经不太清楚这种徽记的象徵意义,所以 将波斯王冠上的日月图案演化为中土常见的宝 花与双形纹样,而这种双形相对的图案在 汉晋时代的图像当中常常也被认为是具有特殊 象徵意义的「胜」 ,经常出现在西王母图像的头 部作为其佩饰的象徵. 结语 此次发现於考古、历史等学科而言,实在是 意义重大.虽然当中仍有许多地方需要通过对 比、研究,才得以摸索出准确的历史脉络来. 但毕竟,这批吐蕃出土的丝绸表明了青藏高原 同样存在 一条「高原丝绸之路」 ,当代的中原 人和西域人,甚至是来自西亚、中亚的商人、 旅者亦是藉 此路而互相沟通、交流,这个发 现实在令人感到振奋. (本文及图片由城大中国文化中心提供) 辽阔的草原像蓝色的大海,无边无际. 在大海无边无际的辽远的海平线上,耸 立起插入霄汉的雪山,人类给它取名为: 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山是不是绿色大海中挺立的 高傲的岛屿? 没有人肯定这个问题.但也没有人否定 这个问题.随诗人去遐想吧! 汽车喘 粗气,爬上念青唐古拉山之 巅,我放眼望去,四海翻腾,绿波荡漾, 一望无涯.顿时,我的心也辽旷起来,开 朗起来,舒展起来. 蓝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把这雪山照 耀得银光闪闪,刺得人的眼睛直发疼. 车到山脊,停下来小作休憩. 路两旁信教群众垒起来的玛尼堆上,挂 满了各色经幡,在雪风中飘摇,呼呼啦 啦,煞是好看. 我突然发现,在高高的玛尼堆旁,有三 尊雪人,用雪堆成的人,高不盈米,宽不 盈尺,僧帽藏袍,纤尘不染,眉清目秀, 笑容满面,宽衣锦带,大慈大悲??这是 佛的化身,还是神的形象?这是美的雕 塑,还是善的再现? 在这荒无人烟的雪山之巅,是哪一位杰 出画家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杰出作品呢?做 工之细腻,结构之完美,神韵之灵动,世 上罕见.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生命的生存 能力,佛心的无所不至,令我惊叹不 已,羡慕不已,崇拜不已?? 此刻,我们不再有一丝儿走进雪山 的荒凉和寂寞,攀上高海拔的凄沧和 喘息,进入芜野的落寞和孤苦,被劲 风吹打的惨厉和酷寒?? 我们感激那位杰出的雕塑家,他为 绿海中的岛屿― ―雪山带来了朝气和 活力,赋予了生机和灵性,塑造了理 想和希望?? 雪,与冬联袂而来,飘飘洒洒,随 物赋形,铺排千姿百态的琉璃世界, 当此际,千山呈一色,万物共白头, 美哉、壮哉. 东晋谢道韫,见雪漫天而下,慧心 有感,脱口赋予其 「未若柳絮因风起」 的轻盈曼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