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2019-07-10

许愿容易,还愿难.第一是人记不 住,第二是人做不到,有时需要付出心酸的代价. 犹太人之所以习惯以起誓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诚实、 事情的真实,或是自己所说的话是实在的,是因为他们 有历史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民是一个有约的民族, 他们的约定是起初和神的约定.在伊甸园里,耶和华神 和亚当立约(创2:16-17),称为 伊甸之约 ;

挪亚 的时代,神和挪亚立约(创9:8-17),称为 挪亚之 约 ;

亚伯拉罕的时代,神和亚伯拉罕立约(创15:18-21),称为 亚伯拉罕之约 ;

大卫的时代,神 也和大卫立约(撒下 7:8-16),称为 大卫之约 . 这一切都被称为旧约,新约时代又有新约. 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同样如此. 为了让孩子从 小承担一定的责任,成为诚实的孩子,经常以约或誓言 的方式,要求孩子所说的话算数、所做的事诚实.在路 得记

4 章3-8 节有这样一个记载, 也表明犹太人历史上 立约的方式.路得记是以路得这个人为主人公的一卷 书,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路得、拿俄米和波阿斯.拿 俄米带着自己的儿媳路得从摩押地回到犹大地之后, 一 直在犹大地生活.在拿俄米的引导之下,路得认识了波 阿斯.当波阿斯得知路得是善良、仁义、有德的女子之 后,就有一个约定,要娶路得为妻.但是,在犹太人的 习俗中,要娶路得为妻的话,必须把后代中第一个孩子 存留在死者的名下,一般人都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会对 自己的产业造成损失. 当波阿斯有意要娶路得为妻的时候, 就想到了有个 亲戚比他更近.他到了城门口,恰巧那亲戚经过,他就 从城里找了十个长老,坐在城门口,对那人说: 从摩 押地回来的拿俄米, 现在要卖我们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块 地.我想当赎那块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没有别 人了.你可以在这里的人面前,和我本国的长老面前说 明, 你若肯赎就赎, 若不肯赎就告诉我. 那人回答说: 我肯赎. 波阿斯说: 你从拿俄米手中买这地的时 候,也当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产业上存 留他的名. 那人说: 这样我就不能赎了,恐怕于我 的产业有碍. 你可以赎我所当赎的, 我不能赎了. (得4:3-6) 从前,在以色列中要定夺什么事,或赎回,或交 易,这人就脱鞋给那人.以色列人都以此为证据.那人 对波阿斯说:'

你自己买吧!'

于是将鞋脱下来了. (得4-7:8)这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习俗,一个很简 单的事情,也要以约的方式作为凭据. 在圣经中也有更清楚的记载, 起誓的一定要向神谨 守.犹太人中,凡以神的名起誓某件事是真的,或者立 下某些诺言,结果不以誓言当真的人,就违背了十诫当 中的第三诫: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

因为妄称耶 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出20:7) 人 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 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 (民30:2) 你向耶和 华你的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必定 向你追讨,你不偿还就有罪;

你若不许愿,倒无罪.你 嘴里所出的,就是你口中应许甘心所献的,要照你向耶 和华你神所许的愿谨守遵行. (申23:21-23)这三 处经文都教导以色列人向耶和华的名起誓一定要谨守. 这种习惯好是好,但给人非常大的捆绑.因为起了 誓一定要兑现,一定要照着去做.有时会付出很沉重的 代价.我们看圣经中的一个例子,士师记记载发生在耶 弗他身上的一件事.当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他 要带领以色列人与当时欺压以色列人的亚扪人争战. 他 出征之前,在耶和华面前许了愿: 你若将亚扪人交在 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 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 献上为燔祭. (士11:30-31)读过士师记的弟兄姊 妹,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什么?他真的和亚扪人争战平 平安安地得胜而归,出来迎接他的是他的独生女儿.当 他看见女儿迎接自己,就非常伤痛,甚至撕裂衣服.因 为他已经向耶和华许过愿,一定要偿还.这个愿让他付 出了很沉重的代价. 女儿为了履行父亲在神面前所许的 愿,就和一群女孩子上山,哀哭自己终生为处女.有的 解经家解释,他的女儿是终身未嫁,有人解释他真的将 女儿献为燔祭归给神(参士 11:35-39). 犹太人深深知道, 起誓以后, 哪怕付出沉重的代价, 也要向神谨守自己的约定.但是在耶稣时代,人起誓就 开始有了两种弊端,不再实实在在地以诚实的心起誓. 一种弊端被称为轻浮的起誓.他们随口使用神圣的言 语、名称,如神的名,起假誓,态度轻浮随便,丝毫不 敬虔. 另一种弊端被称为逃避的起誓, 是不指着神起誓, 上周讲章 是或不是 太5:33-37 证道:边文爱 牧师 整理:海淀堂文字组 真光网页:http://www.hdchurch.org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