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2019-07-10

三、 关于平仄声调的使用 写律诗、 绝句、 乐府和楹联必须讲究 平、 仄声调 (也叫韵律) .平仄声调可分 古声调和今声调 (也叫古音和合音, 或古 韵和今韵) .中国历代诗、 词、 赋、 联均用 古声调, 即上平、 下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共中上平、 下平为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为仄声.随着现代汉语的规范和普及, 写诗、 联也允许用今声调, 好阴声、 阳平、 上声、 去声 (俗称

一、

二、

三、 四声, 其中

一、 二为平声,

三、 四为仄声. ) 但有一点 必须注意, 即严禁古音和今音在一首诗 或联中混用.至于哪些字古汉语仄声字 现代语读平声和哪些字古汉语平声字现 代汉语读仄声, 请查阅 《佩文诗韵》 或徐 志刚编著的 《诗词韵律》 . 齐长城像一条巨龙延绵起伏横卧在章莱分界线的 分水岭上, 由泰安蒿滩东山向东沿七星台、 岳滋、 官营、 射垛、 麦腰、 邵庄、 桥子、 上秋林十余个山头, 至曹操峪 顶全长约25 公里.齐长城在垛庄境内有两大关三小关, 自西向东有天门关、 北门关两大关.有七星台、 南 竖山子顶胡家庄和阎王鼻子三小关.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方的齐国, 南近鲁楚, 西有晋 宋、 北邻燕赵.为鲁晋春秋时期强国, 齐鲁交界所处又 有泰沂山脉相隔, 具备修筑长城的自然条件, 故齐国在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加强防御而修建了长城.齐长城的 建筑利用山险替代长城的作用, 又能节省人财物.城 墙是长城的主体齐长城的建筑特点因地制宜, 充分利 用地形, 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山上以石垒砌, 城墙选在 山脊阳侧, , 陡坡处开挖少量土方, 垒成宽 1.5-2 米的单 面石墙, 墙的背面填土夯实, 形成阳面高五至六米.在 墙的上面就形成了较宽阔的行道, 便于卫兵快速行动 防卫. 烽火台多设在山岭的高颠之处, 是军事设防传递信 号的设施, 而关塞和防门设在低谷地段是出入必经之 地 .兵营设置在齐长城阴侧避风便于机动的地方屯兵 防守, 一般是设置在开山取石取土后窝场里. 齐长城的修建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由 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使得齐国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也导致了军事力量 的强大, 因而出现了长达几百年大规模兼并战争.战 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 消灭敌人、 扩大国土、 增强 势力, 故而出现了春秋五霸争雄和战国七雄称雄争霸 的局面.充分显示了先人战略防御的智慧. 天门关依托天险鸡爪顶和东山的山垭口而建, 自古 以来为通往泰安下港、 山口、 黄前、 泰山和莱芜大槐树、 大王庄的必由之路.位于垛庄镇南麦腰村南两公里处, 据老人传说天门关楼高约八米, 门洞高六米, 进深 六米, 阁楼上横额书有 天门关 三个大字.在关东阳 坡上重建有城隍庙一座, 关南不远即莱芜后关独路. 北门关和天门关一样建有同等规格的关卡, 位于桥 子村东南两公里, 关南毛家林、 胡多罗一带村民称这里 为溜桥口.这里为通往徐州的零九路, 途径莱芜的鹿 野、 寨里.在北门关的西面是垛庄特殊地貌红页岩红 沙灌顶的铜鼎, 因山如古铜色像一尊古鼎, 雨雾缭绕随 风飘渺的白云形似古鼎冒出缕缕云烟故称之为铜鼎. 这里还建有烽火台和兵营.关东是阎王鼻子山, 沿山 顶向东即为曹操峪顶, 垛庄境内齐长城的终结处, 再向 东就是文祖境内的锦阳关.在七星台有通往泰安蒿滩, 竖山子顶, 有通往莱芜胡家庄和在曹操峪顶有通往 莱芜胡多罗的三个小关. 这段古老的齐长城从沧桑的岁月中走来, 见证了长 勺之战、 艾陵之战的刀光剑影, 阅历了垛庄的兴盛与衰 败, 倾听过黄巢顶黄巢帅将练兵的雄壮呐喊, 直到抗日 战争时期人民抗日武装曾经依托齐长城给日寇以坚决 的抵抗.关隘、 城墙、 烽火台、 兵营这些主要组成部分 在境内都有有遗迹可寻.齐长城一线八村长期的历史 积淀, 形成了垛庄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既有孟姜女哭 长城的传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