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2019-07-09
相较于当下言情、 科幻、历史小说,更迎合大众口味, 程鹰坚持写传统 文化的小说, 更像是一股 清流, 让传统文化博大精 深的魅力, 沁人心脾.

"我 写的是文化小说, 那么高 远的东西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很多断代, 现在还没有续上 来.通过小说这种形式, 传递面会更广. " " 像 《文 博游戏》 , 它除了有好看的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 到最后它还 传递出一种 '回归' , 这只 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 "

30 年前写 《神钓》 , 当时的程鹰和主人公是合在一起的, 他用全身心的 投入直抒胸臆, 传递出年 轻人有追求却又追不着的一种焦虑不满和愤懑, 情绪化特 别强烈.但现在的《文博游戏》, 程鹰就像一台摄像机,悬在一处高位,以第三者的视角关照众生百态."随着年纪的增长,现在会更淡泊一些.现在写作是我的喜爱和精神寄托,就像种花一样,这盆花养得好,我心里就愉悦.先让自己快乐起来, 再去愉悦他人. " 程鹰是土生土长的徽州人,文化如墨,滋养身心.程鹰深爱这片土地,深爱这份文化.他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机缘和使命感,对于一个对文化深入钻研进去的人来说,因为深知其中之妙而其实已经舍不得了."我太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徽州文化的好,是它本身的魅力让我一直坚持写文化小说,一直走下去.真正带有文学使命的人,是能够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苦,他们或许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出一部作品, 但这部 作品一旦出来便会万代流芳.未来, 我还会继续 坚持写传统文化, 比如古 琴、 茶叶、 中医, 文化像水 滋润着我,所以我写出来的文字必然带着徽州的意蕴,就像茶叶种在兰花边,自带着兰花香一样. " 文化周刊 黄山晨刊 ・

9 2018 年12 月12 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高莺E-mail/hsrbgy@163.com 记者 汪嫒文/摄程鹰:文化如墨绘风骨12 月6日,细雨, 微寒.作 家程鹰的家, 屋内茶具、古琴、书画清香悠悠;

院内花草成群, 芳香馥郁.眼前的程鹰清瘦秀气,文 质彬彬. "我写小说 有两个追求, 一个是要有故事性, 就是故事好 看能够吸引人, 读者能够读下去;

第二个,故事不能写成 '故事会',还要有意蕴在里面, 要 通过这个故事, 传达出更高远的东西, 这也是 我写文化类小说真正想表达的精神追求."面对镜头, 程鹰 气定神闲、 不急 不缓地说. 程鹰说, 写小说不能 一蹴而就, 也是需要练笔 的, 而自己正是从大学里 开始练的笔."大学期间,白天上课,就用晚上的时间来写.晚上宿舍要关灯的,但是有路灯,所以晚饭的时候就会多买两个馒头,等到关灯了, 就搬个桌子到路灯下 去写.冬天的时候, 空荡 荡的道路很冷, 馒头也被 冻得铁硬.我就披件军大衣 , 坐在路灯下写,一直写到凌晨两三点."程鹰回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写了两年,毕业后到隆阜中学任教,一年以后,第一部小说写出来了,中篇,名为《最后一个夏天》. 当时的年代,都是手写稿,要投稿,就要寄出去,大信封没有, 就问别人借挂历纸 自己做;

然后再买方格纸 将小说誊写一遍, 这家没 回音, 再誊写一遍寄给下 一家."这个过程也是练字的过程, 字写得又快又 好.后来,小说《最后一 个夏天》被载江西省文艺出版社《百 花洲》 杂志1989 年第

4 期, 小说发表 后,《文 汇报》 《文论月刊》也发表了评论家的专评和散 论."这对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来说,真 的是莫大鼓励.与书结缘 "我三岁的时候父亲 便教我认字了 . 七岁那年, 我得了慢性肾炎 , 需要休养,父母亲每天上班就把我锁在家里,屋里一个人也没什么好玩的,好在我父亲是文学粉丝, 买了许多书 , 所以 在休养身体的两年时间里,我看完了父亲两个书架上的所有藏书, 后来 还拜托在文化馆上班的母亲去图书馆借书回来看.看的书很多, 连当时 的八大样板戏的剧本都能背出来, 也就是从这个 时候起, 我觉得写书太有 意思了, 便立志要成为一 名作家. " 程鹰说. 小学时就试着写诗, 常常得到老师夸赞.上学 期间, 程鹰一直成绩优秀, 引得各位带课老师的关注, 大家都觉得 "这孩子是 上北大的料" .谁知, 高考 时程鹰因压力太大在考场 上两次晕倒, 发挥失利, 在 众人的殷殷期望中最终录 取到了徽州师专. "也曾想 过复读一年继续考, 但父 亲怕我压力大搞垮身体, 而且我们分析, 我最后的 志向是当作家, 这个跟学 校没有太大的关系, 梦想 的追求还是靠自己, 所以 就直接去了师专. " 灯下练笔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