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2019-07-08
老舍 老舍 老舍 老舍

一、人物简介 老舍(1899―1966)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 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 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 席等职.191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 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开始了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 年, 他在宝乐山牧师(满族)的影响下,加入基督教会.一两年间,他通过教会, 做 了许多普及大众文化教育的工作.同时,还在天津南开中学、北京一中等学校教 书.在南开中学的时候,他发表了自己的一篇早期作品――短篇小说《小铃儿》 .

1924 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 年起,陆 续写了

3 部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 《赵子曰》 、 《二马》 .3 部作品陆续在《小 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 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 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 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 年初,老 舍回到了无限思念的祖国, 却陷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忧思愤懑当中.国内第一次革 命战争已告失败, 军阀割据愈演愈烈, 他所特别关切的京城满族同胞和各族百姓, 生活凄惨之至.老舍于当年夏天,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教授,一年后,他围绕 济南 五三 惨案,写了长篇小说《大明湖》 .该书未出版,全部书稿即在上海 一・二八 事件中,被日本侵略军轰炸引燃的烈火所焚毁.1932 年,心情极 坏的作家,面对江河日下的国事,愤然写出了长篇小说《猫城记》 .1934 年秋, 老舍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课余继续从事创作.经过

10 年的摸索,他在文学 思想和艺术造诣上成熟了.他向世间奉献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 《骆驼祥子》 是集老舍多项艺术优势于一身的作品, 也是使老舍最终确定小说创作道路和艺术 风格的代表作.30 代的中国文学界,藉此重新发现了老舍,老舍也因而奠定了 中国新文学最优秀作家之一的位置. 《骆驼祥子》这部现代庶民文学永不褪色的 经典之作,与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鼎足而三,共同托起了中国现代小 说艺术殿堂的巍峨拱顶. 抗日战争爆发后,

1937 年11 月济南沦陷前夕, 只身奔赴武汉.

1938 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

8 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 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 战 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 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 、 《张自忠》 、 《国家至上》等10 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 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 年初开始, 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 《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 战文艺的重要收获.1946 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 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 .1951 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 《龙 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50~60 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 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 、 《西望长安》 、 《红大院》 、 《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 成功. 他还写有散文 《我热爱新北京》 . 自50 年代后半期起, 老舍在话剧 《茶馆》 、 《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 (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 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 《茶馆》 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 继 《骆 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老舍一生写作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