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2019-07-08

40 多家过载行、500 多家商号,聚居与流动人口达

13 万.也由 此出现了享誉华中的山陕会馆、 广盛镖局、 蔚盛长票号, 中国最早的税务机关厘金局等.光绪《南 阳县志》 载:"U水之东,唐泌之间,赊旗店亦豫南巨镇也……地濒赭水, 北 走汴洛, 南船北马, 总集百货, 尤多秦晋盐茶大贾. " 《南阳府 志》 记载:"斯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南来舟楫, 从 襄阳至唐河、 赊旗、 方城, 或从 赊旗复陆路行方城至开封、 洛阳, 是南北九省商品集散地. " 全国各省商贾云集赊店, 利用 赊店水陆分界线和货运中转枢纽,纵横天下,驰骋商界."天下店, 数赊店" "金汉口、 银 赊店" "填不满的北舞渡, 拉不 完的赊店镇",这些民间之说无不印证着赊店古镇昔日的辉煌. 赊店古镇, 万里茶道中转站述说昔日辉煌 清晨的新街有些热闹,吆喝买卖的菜商小贩,精挑细选的大爷大妈,充满了市井烟火气.与之一墙之隔的天妃庙一如数百年前,静静地聆听着新街晨昏的熙攘热闹.南阳天妃庙创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 祭祀着被先后封为"顺济夫人""天妃""天后"的福建女子林默娘.因其生前为民行善, 去世后被 沿海人民尊称为 "海洋女神" , 并立庙祭祀.可以说天妃庙是沿海地区行船的渔民和客商的精神寄托. 作为内陆城市, 兴建并保 留着供奉海神的天妃庙, 在全 国并不多见,这也反映出南阳在历史上作为水陆交通中心,航运业的发达.明清时期,白河河宽水大,当时南关白河码头帆桅林立,客商云集,茶叶、丝绸等货物经汉水、白河船运汇集南阳,转陆路后再运往各地.随着福建等地客商增多, 他们为了祈求 天妃娘娘保佑, 在南阳兴建天 妃庙以求河清海晏、舟船平稳, 在每年农历三月廿

三、九月初九举行祭礼活动.天妃庙成了当时航运从业者和商人的活动中心,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白河边形成了新街,共同见证了南阳航运业发展和茶道兴盛 . 天妃庙, 见证南阳航运业发展和茶道兴盛 万里茶道局部(南阳段) 山陕会馆 (资料图片) 南阳府衙

本报记者 陈菲菲 摄5月底, 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正式列入 《中国世界 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进入了关键性环 节.进入万里茶道申遗预备名单的遗产点, 全国

8 省共有

45 个, 河南有

10 个入围, 其中, 南阳的南阳府衙、 赊店古镇、 南阳天妃庙、 扳倒井驿站位列其中. 万里茶道始于

17 世纪, 是一条繁荣了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古通 道, 它从福建武夷山起, 经江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山西、 河北、 内蒙 古向北延伸, 穿越蒙古戈壁草原, 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 图, 然后由东向西延伸, 横跨西伯利亚, 再通往欧洲和中亚各国, 历经中、 蒙、 俄三国

230 多个城市, 全长 1.3 万公里, 是继 "丝绸之 路" 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中外交流的重要的国际经济大动 脉, 同样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与家喻户晓的丝绸之路相比, 距今只有

200 多年的万里茶道 似乎触手可及.在万里茶道中, 河南处于水运转陆运、 平原向山 区的过渡地带, 是整个贸易的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而南阳作为 水陆转运的重要节点, 更是留下了丰富的茶道文化遗存――古 城镇街区、 古衙署会馆、 古码头渡口、 古驿站关口……今天, 从南 阳府衙、 赊店古镇、 南阳天妃庙、 扳倒井驿站回望历史, 回望驼队 马帮, 历经冰雪风沙, 迢迢万里, 发生在这里的商旅传奇…… 图例: 省界: 市界: 县界: 水运: 陆路: 遗产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