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2019-07-08
2019 年3月26 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雷柯、 邹晓菁

08 教科新闻 一看导论课材料, 感觉太难了, 这课还怎 么上啊? 一年前, 即将走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 授、 教务处处长彭刚开设的 《写作与沟通》 导论 课堂之时, 清华计科

80 班学生郑v壬内心忐 忑.

一年里, 他和同学一起围绕 智能生活 爱 因斯坦 性别视角 个与群 等主题展开了高 挑战度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在课程反馈中, 这 位严谨的工科生幽了自己一默: 慢慢就习惯了 这种听不懂然后被大佬 '

虐'

的感觉. 痛, 并快乐着――这成为清华首批选课学 生的共识.去年

5 月, 清华校长邱勇宣布面向 2018级新生开设 《写作与沟通》 必修课, 预计到 2020年覆盖所有本科生, 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 供课程和指导.本报记者曾以 《 写作与沟通 将成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必修课――大学生写 作短板亟须补齐》 为题予以报道, 引来众多关 注. 将近一年过去, 这门课开得如何?老师怎 么教?学生有什么收获?新学期伊始, 记者走 进清华大学 《写作与沟通》 课堂, 揭秘小小写作 课, 如何生发大能量. 学会 把灵感的珍珠连接成串 为什么要开 《写作与沟通》 课?过去很长 一段时间, 彭刚经常被如此追问. 清华本科培养的结果总体是令人满意 的.但如果问在校师生和校友: '

我们的人才 培养里面有什么短板'

, 他们经常会提到的, 就 是在写作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的欠缺. 从教 近30 年, 彭刚发现, 这已经不是学生中的个别 现象了. 忧心之余, 这位历史学者走马上任, 与清 华中文系教授、 著名作家格非一道, 成为 《写作 与沟通》 课程的共同负责人. 他们首先要解决的, 就是让学生明白 为 何而写 . 彭刚告诉记者, 为什么要写作 很大程 度上是在问 写什么 .开好这门课, 必须要 有明晰定位: 不教文学性写作, 因为中文系另有专门的课程.也不教学术性 写作, 那是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需求, 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话, 应该说是 '

分析性写作'

和 '

说理性写作'

. 基于这样的理念, 记者观察到, 清华写作沟通课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多元. 这体现在教师构成上――课程采取

1 学分和

2 学分两种并行模式: 前者 由来自不同院系的合作教师开设, 设置

6 个主题, 每个主题设

1 个课堂;

后者 由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专职教师开设, 设置

4 个主题, 每个主题分别设两个 课堂. 也体现在内容设置上――各个课堂共同讲授的, 主要是说理文写作的范 式以及如何去修改和完善一篇文章.更具体地说, 主要包括选题立意、 整理文 章思路、 建立逻辑结构、 检查与修改语病、 优雅化表达等, 但话题则由学生自主 选择. 巴金曾有一个观点, '

只有写, 你才能写'

.不过, 如果没有兴趣和意愿, 硬 着头皮去写, 往往并不能产出优雅的表达. 李成晴是清华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 的专职教师.在他看来, 对于初入大一的本科生, 要在一门课上写累积超过一 万字的原创说理文字, 并不轻松: 我们在课程体系中植入 '

研究性写作'

的理 念, 让学生在主题框架中寻得感兴趣的问题意识, 进而主动去 '

写'

, 而不是被动 地叫苦不迭地去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