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2019-07-06
从1980 年的《云 海探奇》 到最新出版的《追 梦珊瑚》 , 在 大自然文学 这片文学新天地里,刘先平独领风骚.

始于天性,归于责任.2011 年至2015 年,年逾七旬的刘先平多次到南海和西沙群岛探险、 考察,追踪海洋学家皇甫晖团队4年,于去年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追梦珊瑚》 , 让人既羡慕他强健的 体魄、充沛的激情,更感佩他坚强的意志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新作 《追梦珊瑚》 中, 刘先平 的目光探向我们熟悉又陌生的 珊瑚礁 . 银床金屋挂流苏,宝镜玉钗横珊瑚 , 直到今天, 珊瑚在很多 人眼中仅象征着 财富 .在这种认知中读刘先平的 《追梦珊瑚》 , 说是 凛然一惊 毫不 为过: 珊瑚礁生态 系统是海洋中的顶 极系统,犹如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珊 瑚礁只占海洋面积 的四百分之一,但生物多样性却占海 洋的四分之一 , 一言以蔽之,如果珊瑚礁出了问题,那将是整个海洋生态 系统乃至人类生活 的大灾难.事实上,因为海水污染和掠夺性开采, 珊瑚礁生态系统 目前已经危机四伏,尤其是我们国家,近岸珊瑚礁已经缩 减80%. 这几乎是所有珍稀生物的命运:因为美, 因为珍贵, 因为于人有用,而招致贪婪的围剿,陷入覆灭的危境;

而人,也在毁灭每一个物种的同时走 向深渊.刘先平用 将近

40 年的行走和 创作,试图唤醒悬崖边的人们,唤醒 生态道德 意识.《追梦珊瑚》 让我们 不但对珊瑚礁,也对海洋乃至大自然 有了新的认识.我 们通常是在实用性 的基础上,对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但是刘先平笔下的 以皇甫晖为代表的 海洋科学家,则是基于自然伦理而不 是狭隘的人类利益 来对待海洋中的一 切生物.她带领团 队致力于珊瑚礁生 态保护, 在航行中、 潜水中,很多凶猛的鱼类、有毒的动植物和浮游生物都是威胁, 但是 他们安之若素,而不是引以为敌,靠经验来回避周旋, 而不是与之搏 斗.甚至, 对那些处于困厄中的凶 猛大鱼, 他们还要冒着被伤害的危 险出手相救. 世界上只有一种呼吸,吐纳之间具有惊天动地的神奇.这就是大海的呼吸, 它以潮起潮落宣示 着生命律动的波澜壮阔…… 这群 当代科考人身上洋溢着不竭的激情、 乐观、 好奇, 他们享受大海带来 的艺术之美和科学之思.他们对 藏宝地 谙熟于心, 却替大海保守 着秘密.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不会把自己的奉献当作索取回报的资本,他们沉醉于大海的精彩与未知,享受思考和发现的快乐,在执着于海洋生态保护的同时, 也实现 了个体在生理和心理、 物质和精神 上的 生态平衡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和刘先平一样,都是幸福的人,在现代人的精神迷茫中,他们建立起一个人和天地造化之间的适当关系, 何其有幸.所以我们 看到作者笔下的皇甫晖, 没有与海 斗、与人斗的疲惫,而处处透着自然的旷达、闲淡,这种自然、健康、和谐的生命状态本身, 就是刘先平 所呼吁的 生态道德 的内涵之一: 人与自然的共荣共生. 呼吁生态道德的养成,说到底, 离不开人对自我与自然关系的 认知.刘先平的价值立足点是 天人合一 .虽然一直关注生态问题,但他从不把人类生活和自然生态置于简单的对立关系中.在《追 梦珊瑚》 中,当很多国外学者认为被破坏的珊瑚礁不可恢复时,皇甫晖的团队却敢于依据自己的考察和研究,探索实施 封海育珊瑚,植珊瑚造礁 项目,提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所以在刘先平的生态理念中,并不排斥对自然的 人工干预 ,人类本身也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精神、人的意志、人的美,都是自然之美、自然之力的有机组成,所以他的理念更具有一种实践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 刘先平近几年的作品,一边在呈现大自然的力与美,一边热切地呼唤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近年来, 行走 在场 非虚构 已经成为越来越显著的文学话语,读者在期待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先平称得上是 先觉者 .现在想来,他当初选择大自然文学,是自然的召唤,也是时代的召唤,新鲜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大自然,富有勇力的探索和冒险,和一个正在迎来新时代的国家气象脉息相合, 是那个时期人们精神状态的 反映.当时的他没有理论的自觉, 却有艺术的直觉,使自己的天性、才华与时代精神形成了默契, 发出 了大自然文学的 先声 .希望大自然文学所蕴含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深刻的思想力量能够影响社会, 唤起行动, 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依 靠――大自然. 刘秀娟写在大自然文学里的担当――读刘先平纪实文学《追梦珊瑚》近期, 翻拍自日本的同名电视剧 《深 夜食堂》 遭到不少 吐槽 , 除了演技浮夸、 植入广告生硬以外, 一味照搬原版设置, 剧情和人物设定不符合本国国情, 是最主 要的 槽点 . 《深夜食堂》 未播先火, 观众对其抱有 很高的期待, 不仅因为有原版日剧珠玉在 前, 更因为 食物 这个词触发了中国观众 的 痛点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但该 剧呈现的却是日式居酒屋风格的店面, 穿 着和风服装的老板, 照搬原著的菜品和故 事.许多观众不禁着急万分, 纷纷在社交 媒体上写出自己心目中深夜食堂的样子.这些类似于 小小说 的剧本, 也打动 了许多读者.无论是大排档、 烧烤摊还是 路边推车, 无论是小龙虾、 沙县小吃还是 烤冷面, 讲述市井百姓的酸甜苦辣在 深夜 食堂 ――这个相对独立和陌生的时 空中得到暂时的释放和排解, 让每个人都 得到温暖的共鸣, 才是观众想要看到的内 容.而在这一翻拍版里, 国人不熟悉的食 物, 有距离感的店铺, 生搬硬套的故事, 再 加上面孔模糊的人物, 这种不真实、 不接 地气的 深夜食堂 , 没办法直抵人心, 打 动你我. 《深夜食堂》 的遭遇, 是近几年国外作 品本土翻拍困境的一个缩影.翻拍国外 的知名作品,依托于原版完整的剧本结构、 成熟的技术设备和庞大的粉丝群体, 似乎是风险最小的制作方式, 因此受到影 视资本的青睐.但受制于国家间文化差 异、 制作团队水平等因素, 要让翻拍作品 取得跟原作相当的影响力, 尤其要在原作 粉丝群以外获得大众的普遍接受, 并不容 易.像 《求婚大作战》 《麻烦家族》 《嫌疑人 X 的献身》 等近期翻拍影视作品, 口碑都 不甚理想, 可以说, 翻拍剧的制作并不比 原创剧更加容易. 在视频网站初具规模的今天, 电视观 众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分众化 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活跃在豆 瓣网、 时光网上的文艺青年有一定的舆论 引导能力, 他们对国外影视作品的兴趣和 了解程度明显高于数量更为庞大的其他 观众群体.出于市场的考虑, 对这些 原 作粉 和 非原作粉 , 资本和创作者往往 都不敢得罪, 而争取同时满足这两个观众 群体的需求.因此, 我们常常看到这些翻 拍剧的纠结――既想借助原作已经积累 的粉丝,又试图以本土化吸引更多的观众.最终首鼠两端却又都不讨好: 原版粉 丝认为其东施效颦, 而所展现的内容又离 那数以亿计的 沉默的大多数 的现实生 活太远.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翻拍是 不可能 的任务 .反恐题材电视剧 《国土安全》 翻 拍自以色列的电视剧 《战俘》 , 把故事背景 和人物设定跟本土进行了深度 勾兑 , 获 得了比原作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归根结 底, 翻拍剧要取得成功, 绝不仅仅是换上 本国的演员,外在地插入几个本国的元素, 更重要的是理解原作的精髓, 扎根本 土生活的实际,符合本国国情和观众心理. 翻拍同样是创造, 如果原作确实不合 适, 还不如大胆放弃 IP, 另起炉灶.那种 以为靠翻拍就能绕过创作之难的想法, 还 是太天真. 任飞帆 翻拍同样需要创造 在中国, 电影教育很早就受到有识之 士的重视.1923 年, 蔡元培就曾提出 中 国要有世界一流的电影教育 的主张.新 中国成立后, 电影教育驱动中国电影事业 蓬勃发展的同时, 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 自身也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影教育模 式.事实证明, 电影教育与国产电影的发 展并行, 方能助力实现电影强国的目标. 电影教育建设是对文化自 信的重要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定文化自信, 是事关国运兴衰、 事关文化安全、 事关民 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践行文化自信, 要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与文艺样式实现中 华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 播.电影作为兼具艺术性、 思想性、 技术 性与传播力的视听艺术, 是加强、 体现和 传播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相较于其他 文艺样式,电影具有更鲜活灵动的视听呈现,更容易让人们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经受艺术与思想的洗礼.近年来, 《战狼》 《湄公河行动》 等一批优秀国产电影以丰满的艺术形象、 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获得观众和业界的认可.这些优秀国产 电影不忘艺术初心,以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刻录历史的风起云涌、讴歌时代的新风貌,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增强与社会 凝聚力的提升. 回顾历史, 中华优秀电影回应着时代 的诉求, 将中华儿女紧紧凝聚在一起, 伴 随电影发展的电影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可 或缺的作用.80 多年前, 北京电影学院 创始人陈波儿、 章泯、 钟敬之、 吴印咸等电 影人在上海创作了 《桃李劫》 《风云儿女》 等优秀影片, 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用实 际行动践行 电影救国梦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