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2019-09-10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

2017 年9月目录总则.

2

第一章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4

第一节 战略定位.4

第二节 发展目标.6

第三节 城市规模.7

第四节 空间布局.9

第二章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11

第一节 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 核心区.11

第二节 推进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提升,增强服务保障能力.14

第三节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18

第四节 以两轴为统领,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秩序.20

第五节 强化多点支撑,提升新城综合承接能力.21

第六节 推进生态涵养区保护与绿色发展,建设北京的后花园.22

第七节 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城市整体功能优化.24

第三章 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25

第一节 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25

第二节 坚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29

第三节 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大幅度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32

第四节 协调水与城市的关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34

第五节 协调就业和居住的关系,推进职住平衡发展.36

第六节 协调地上地下空间的关系,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7

第四章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9

第一节 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39

第二节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41

第三节 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43

第四节 加强城市设计,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 风貌.45

第五节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48

第五章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51

第一节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51

第二节 标本兼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52

第三节 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55

第四节 着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57

第五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60

第六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62

第七节 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65

第六章 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68

第一节 加强分类指导,明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和目标任务.68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69

第三节 提高服务品质,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71

第四节 加大治理力度,实现城乡结合部减量提质增绿.72

第七章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74

第一节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74

第二节 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76

第三节 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77

第八章 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82

第一节 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82

第二节 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84

第三节 建立实施监督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85

第四节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统筹决策机制.8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 序言2014 年2月和

2017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 精神,紧紧扣住迈向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围绕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 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市编制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 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永续利用,同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坚持 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 牛鼻子 ,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眼于更 广阔的空间来谋划首都的未来. 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确定 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实现由扩张性规划转向优化空间结 构的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努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 平.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开门编制 规划,汇聚各方智慧,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 肃性和权威性.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2 总则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两次视 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 个全面 战略布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实施以疏解北京非首 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有效治理 大城市病 , 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人居环境质量、 人民生活品质、 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 谐宜居之都,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 主要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5.《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6.《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7.《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 年) 》 8.《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9.《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 10.《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1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 》 12.《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13.《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水平的意见》 规划范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3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

16410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6 年至

2035 年,明确到

2035 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 近期到

2020 年,远景展望到

2050 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4

第一章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 布局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就是要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 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本 次城市总体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 思想新战略,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 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总结新中 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城市 空间布局,提出了各项规划要求.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要求,必须解放思想、开 阔思路、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做好各项工作,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首善 之区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一节 战略定位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 技创新中心 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 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 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落实城市 战略定位,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 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 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建设要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 全力维护首都政治安 全,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严格规划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隐 患,以更大范围的空间布局支撑国家政务活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5 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建设要充分利用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 发挥首 都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把北京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 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具有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 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更加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 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培育世界一流文化团体,培养世 界一流人才, 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服务 体系,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向上向善、 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 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 创意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国际交往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着眼承担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舞台, 服务国家开放 大局, 持续优化为国际交往服务的软硬件环境, 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发挥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的首要窗口作用,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 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优化

9 类国际交往功能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区、国际 会议会展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区、国际交通枢纽、外国驻华使馆区、国际商务 金融功能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区、国际旅游区、国际组织集聚区等. 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努力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 都. 坚持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辐射能力, 规划建设好中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6 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 中国制造

2025 创 新引领示范区, 形成以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 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推进更具活力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使北 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第二节 发展目标 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与迈向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相适 应,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落实 四个中心 城市战略定位、履行 四个服务 基本职责的有力支撑,是全市人 民的共同愿望.立足北京实际,突出中国特色,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北京建设成为在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具 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建设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充分发挥 首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2020 年发展目标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 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 大城市病 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 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中央政务、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 升.

2035 年发展目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7 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大城市病 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 功能更加优化, 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 形成. ――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 ――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成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 ――成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

2050 年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 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 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 的世界级城市群. ――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 ――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 ――成为富裕文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 ――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节 城市规模 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切 实减重、减负,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 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实现各项城市发展目标之间协调统一.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 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 人口规模到

2020 年控制在

2300 万人以内,2020 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8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 实现人随功能走、 人随产业走. 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 城六区常住人口在

2014 年基础上每年降低 2―3 个百分点,争取到

2020 年下降 约15 个百分点,控制在

1085 万人左右,到2035 年控制在

1085 万人以内.城六 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 的公共服务政策, 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 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 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 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 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 住人口

2300 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 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 实........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