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2019-09-0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请书推荐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学校名称:武汉大学 中心名称: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

网址:http://melab.

whu.edu.cn 中心联系

电话:027-68772247 中心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南路

8 号(430072) 申报日期:2007 年6月1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填写说明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 小四 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 的,可以扩展. 2. 中心工作职责 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 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 或专业技术人员. ・1・

1 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武汉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所属学科名称 机械隶属部门/管理部门 教育部/武汉大学 成立时间

2005 年中心建设发展历程武汉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可以追朔至上世纪初叶,从中走出了

3 位中国科学 (工程)院院士,培养了一批包括美国航天局国际级权威航天专家、科学(工程) 院院士黄孝宗先生等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和机械专家. 从1954 年全国院系调整起,我校就已为当时的水电站动力设备、电力工程等 专业开设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等有关机械工程方面的基 础课并建立了部分实验室, 同时学校还开办了一个规模为建筑面积

2000 多平方米、 职工

100 多人的机械实习工厂. 特别是

1977 年,学校新办了机械类(工程机械、机械设计)本科专业之后,相 关的实验、实习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相继于

1982 年建造了一栋 机械教学大楼 (工学部老九教学楼) ,一栋工程机械实验楼.

2002 年3月,学校投入

600 万元,建设武汉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暨机械示范中 心.当时,武汉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暨机械示范中心高起点的发展引起国内同行的高 度关注,已有不少国内名牌大学前来参观和交流.武汉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暨机械示 范中心第一期的建设目标已基本完成,建设内容有三分之一是新项目,学生可以自 己动手,并进行创新设计与制造,极大地提升了工程训练中心暨机械示范中心在省 内外的地位. 与此同时,机械基础实验室、大学生机器人制作基地、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基 地、大学生智能汽车制作训练基地等在学校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建设和发展.

2005 年在上述

5 个实验基地的基础上, 组建了 武汉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武汉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为大学生获得机械基础知识、实验、实习、 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实践基地.目前主要为机械类,材料、动力 类、 电气类等近机类和其他非机械类学生开设实验、 实习教学, 并提供机械、 动力、 材料、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生创新设计平台和研究生课程实验和科研平台,是我校机 械基础实验、专业训练和工程训练的依托单位. 中心现有教职工

74 人,其中博导

11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43 人,中级职称

19 人;

是一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技术管理干部组成的层次比较 合理、技术和思想素质都较高的实验与教学和工程训练队伍. 实验教学中心使用面积 4320m2 ,仪器、设备总台套数为 634,总资产为

1100 万元.其中机械基础实验室建筑面积为 1020m2 ,实验仪器设备

320 台(套) ,资产

600 万元;

每年为近

20 个本科专业约

800 多位本科生和

50 多位硕士生提供 4.1 万人时的 实验教学;

工程训练中心 建筑面积为 2800m2 ,实验仪器设备

214 台(套) ,资产

350 万元;

每年有

30 多个本科专业,约2000 多名学生在 工程训练中心 受训,实 验人时数达 19.3 万;

大学生创新基地占地面积 500m2 ,仪器设备

100 余台,资产

150 万元,每年承担着 5.3 万人时的

7 类创新实验教学.现在实验教学中心已形成了为

12 个学院

42 个专业、3000 多人开设二十多门课程的

81 项实验的规模. ・2・ 姓名巫世晶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04 民族 汉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学位 博士毕业院校 武汉大学 通讯地址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邮编430072 电子邮箱 wsj@whu.edu.cn 联系电话 027-68774383 主要职责负责编制实验中心的建设规划与实施计划;

制定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 制;

建立并完善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负责安排中心人员的培训、进修与交流;

负责组织中心成员积极开展实验 教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改革,完成好全部实验教学任务;

负责统筹调配中心的教 学资源,检查和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执行情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负责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中心主任任教学科研主要经历巫世晶, 男,1963 年生,1979 年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学习,

1983 年和

1986 年分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 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教授,博士 生导师,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 任等职.入选电力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 员,全国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机械工 程学会青年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工程咨询专家, 武汉市科技评估咨询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武汉大学学术委员 会委员. 教学方面:从事机械工程学方面的教学工作,担任《工程机械》 、 《机械设 计》 、 《液压传动》 、 《工程实践》 、 《设备工程》 、 《汽车工程》 、 《设备故障诊断学》 等课程的教学;

近年来承担和参加教学改革项目

2 项, 发表教学改革论文

6 篇, 出版教材

6 本,获得教学成果奖等奖励

2 项.现指导硕士研究生

12 名,博士 研究生

6 名.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机械工程实践体系,主持完 成了武汉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主持武 汉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和机械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3・ 教学科研主要成果科研方面:长期从事大型复杂工程装备和水利电力装备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持实施(完成)了十几项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

700 万元.在国家 十五 期间承担了大型水利电力设备的研制, 国家 南水北调工程 国家重大装备项目, 三峡工程 相关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等项目的研究,并主持了多项 国防装备 基金 重点项目.长期从事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液系统及其控制技 术、设备工程信息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出版著作

10 多部,发表科研论文

100 余篇.主持国家、国防重要科研项目

4 项,获各种科技奖励

3 项. 主要著作: (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