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2019-07-06

8 8 个地名 为了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 曾多次完成支前任务的 小支队长唐和恩坚定地向上级保证: 解放军打到哪 里, 我们就支援到那里;

前线需要什么, 我们就运送什 么. 他们和数百万支前民工一样, 顶风冒雨, 忍饥耐 寒, 日夜奔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 出色完成了运输任 务. 在近半年的支前运输中,唐和恩小支队克服了无数 困难.风餐露宿的野外生活、 紧张繁重的运输任务、 崎岖 不平的坎坷道路,都没能使他们停下支前的脚步.这期 间, 唐和恩随身带着一根长 1米多的竹竿, 每到一地, 他 就在上面刻上地名.在淮海战役期间,他们总计行程约

4 0

0 0多里, 竹杖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山东、 江苏、 安徽

3 省88个城镇村庄的地名. 把这些地名按地理位置联接起来 就形成了一条支前路线图.他想将来把这根小竹竿带回 家去, 传给自己儿孙, 让他们永远记住老一辈这段革命历 程.淮海战役结束后, 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 荣获华东 支前委员会授予的 华东支前英雄 荣誉称号;

他所领导 的小队被评为 支前模范队 , 同时荣获 华东支前先 锋 锦旗一面. 这根竹竿真实的记载了唐和恩小支队艰苦而光荣的 历程, 记载了人民群众为革命战争胜利立下的不朽丰功, 也是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高歌猛进,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 历史见证.现在, 它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收藏在军事博 物馆中. 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电影 《车轮滚滚》 中那位 携带竹竿推着独轮车的主人公耿东山,就是以支前英雄 唐和恩为原型编导拍摄的. 华东支前英雄孙以安 孙以安 冒死救人的支前英雄 出生于

1 9

1 4年的孙以安是福山区回里镇茂芝场村 人.在解放战争中积极支援前线, 获得 华东支前英雄 光荣称号. 年少立志奉献革命 孙以安出身贫寒, 自幼务农, 7岁时父亲去世, 一家

7 口人, 生活异常困苦.因生活所迫,

1 3 岁便流落到烟台 随人出海打鱼谋生. 长期的海上生活, 不仅把他锻炼成结 实的身躯和刚强的性格,而且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潜水本 领. 旧中国满目疮痍, 中华民族苦难深重. 孙以安受尽了 地主、 渔霸的压榨, 受够了日本侵略者的欺凌, 决心要为 革命贡献力量. 他利用出海捕鱼或外出卖鱼的机会, 为共 产党地下组织传递情报, 运送药品, 掩护人员, 在解放烟 台中做出很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他返回家乡, 积极响应人民政府发出 的支援前线的号召.在1947年

1 0月狮子山阻击战中, 他3次冒着枪林弹雨冲入前沿阵地, 给部队送弹药, 抢救 伤员. 战斗中他负了伤, 但毫不畏缩, 继续前进, 出色地完 成了这次支前任务. 枪林弹雨全力救人 胶东解放后, 他又参加民工团, 随军南下, 转战省内 外, 跋涉几千里, 最后直逼长江北岸, 在安徽省和县一带 江岸待命.1

9 4

9 年 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发 布 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 的命令.民工团担负起运 送第三野战军某部渡过长江的任务. 4月21日凌晨前, 孙以安和另一名民工驾着一艘木 船, 运送

1 0余名渡江先锋分队战士过江, 孙以安向大家 表示: 我在同志们在, 我能过同志们都能过. 说罢, 架 着船火速向南岸驶去.船到江心,突然与敌人巡逻艇遭 遇, 激战中, 木船被击沉,

1 0余名战士落水.在这危急时 刻, 孙以安奋不顾身, 冒着敌人的炮火枪弹, 抢救战士, 被 一颗子弹打中右肩, 他全然不顾, 在救出数名战士后, 又 忍着伤口被水浸泡的剧痛,先后把落水战士全部救到长 江南岸 (其中有一名师首长) , 并且潜入水里, 捞出装有 敌人设防图和我军作战计划的文件包, 交还给部队, 可刚 一上岸就昏倒在江岸上. 醒后, 他同战士们一面向反扑过 来的敌人射击, 一面在岸上点起熊熊大火, 向江北发出进 攻信号.我军接到信号后, 万帆齐发, 千军万马突破敌人 的防线, 取得横渡长江的伟大胜利. 渡江战役结束, 华东支前司令部、 政治部给孙以安 记特等功 1次.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