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9-07-06

3250 万人次爱心人士捐赠支持 ……翻开新的三年规划, 脚踏实地、 俯身躬 行的扶贫基金会, 三十而立再出发. 中国扶贫基金会

30 年扶助贫困群众

3342 万人次 甘为减贫作薪火本报记者 顾仲阳 常钦新华社北京3月29 日电《格萨尔文库》 出版发布 及捐赠仪式29 日在北京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家 民委主任巴特尔出席会议并 讲话. 巴特尔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提及 《格萨尔王》 等少数民族史诗, 推动包括 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 巴特尔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守中华 文化立场, 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 文化认同, 建设各民族共有 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 推动实现 中华民 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 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 成立

70 周年. 《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妫水河畔,长城脚下,2019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坐落在一 片自然田园之中, 仿佛一柄如意――如意之 姿, 祝福国泰民安;

圆满轮廓, 祈盼中华圆梦. 中国馆名为 锦绣如意 .回顾我国承办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 从1999 年昆明世园会到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再到此次北京世园会,

3 次盛会伴随着国家的发展、 社会的变迁、 国民 心态的成熟.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端庄大气, 温和自信, 以海纳百川的气度、 谦和包容的姿 态, 迎接全世界的访客, 尽显大国风范. 如鸟斯革, 如斯飞 , 诗经里的这两句 诗形容古建筑屋顶微微翘起, 像鸟儿展翅一样 轻盈.中国馆的设计从中得到启发, 借鉴中国 传统斗拱、 榫卯工法, 使用当代工艺, 打造出令 人印象深刻的巨型金顶, 以欢迎之态、 包容之 势, 向世界徐徐展开一幅恢弘的锦绣画卷.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崔恺牵头的世园会中国馆设计团队 提出 本土设计 理念, 主张建筑要与环境、 场地、 文脉相结合, 因地制宜创造出符合地域特 点的建筑.大部分展厅覆盖在梯田之下, 与大 地景观融为一体, 梯田上露出金色的钢结构屋 盖, 屋盖下展示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园艺精华. 这个优雅的设计始于对园艺、 农耕和自然的理 解――园艺脱胎于农耕, 梯田是农耕文明的独 特景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中国馆是中华文明传统生态智慧与当代 中国生态文明成果的结晶.世园会中国馆借 鉴了人类早期 巢居 和 穴居 的古老智慧, 师法自然, 打造一座会 呼吸 、 有 生命 的绿 色建筑, 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 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 保湿隔热性能, 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 世园会中国馆规模不大, 总建筑面积 2.3 万平方米, 但施工难 度不小.结构多变, 弧形墙, 拱形梁, 异形柱, 超高、 超大、 超限, 来 自北京城建的建设者用智慧破解一个个技术难题. 进场之初, 中 国馆便以最高标准开展施工, 经过两年半的辛勤努力, '

锦绣如意'

终于要和观众见面了. 项目经理周伟光欣慰地说. 中国馆以自然平和的气质, 讲述着中国的园艺故事.我们希 望, 这个春天, 当中国馆迎来全世界客人的时候, 世人将会被这座 建筑所打动. 崔恺说. 上图: 世园会中国馆与永宁阁全景. 视觉中国 中国馆:会呼吸的绿色建筑本报记者贺勇3月, 椰风蕉影的博鳌小镇, 春暖花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