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笨蛋爱傻瓜悦 2019-07-06

4 检测前的准备 ―

3 ― 4.1 样品 制造商应当提供2个装配完整并出厂检验合格的发光单元样品和 2个易折装Z. 4.2 制造商应当提供的技术文件 a) 说明书;

b) 所用光源的标称额定寿命文件;

c) A型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的调光方法;

d) 2个支撑杆的发光单元需提供安装调节脚的刚度和校平能力 说明文件;

e) 发光单元的倾斜传感器是防故障自动装Z的证明文件;

f) 插头性能的证明文件.

5 检测项目及方法 5.1 环境要求 5.1.1 高温 发光单元应当能够在 55℃的高温下正常工作. 检测依据: 《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技术要求》第5.1.1 条. 检测方法:按照 GB/T 2423.2 进行高温试验.将设备放入温度 为55℃的高温试验箱内保持 4h,试验期间设备通电工作. 任何材料或系统性能变坏,均应当视为不合格. 5.1.2 低温 Ⅰ类发光单元应当能够在-35℃的低温下正常工作,Ⅱ类发光单 元应当能够在-55℃的低温下正常工作. ―

4 ― 检测依据: 《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技术要求》第5.1.1 条. 检测方法:按照 GB/T 2423.1 进行低温试验.试验前,设备通 电, 应当能够正常工作, 然后断电, 将Ⅰ类发光单元放入温度为-35℃ 的低温试验箱内保持 12h,Ⅱ类发光单元放入温度为-55℃的低温试验箱 内保持 12h. 试验后,设备通电,如不能够正常工作,则不合格. 发光单元前挡玻璃和透镜表面的任何部分应当无明显的露或霜 的堆积.任何材料损坏或性能下降,均应当视为不合格. 5.1.3 潮湿 发光单元应当能够在相对湿度为 91%~95%的潮湿环境下工作. 检测依据: 《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技术要求》第5.1.2 条. 检测方法:将设备放入潮湿试验箱内,潮湿试验箱湿度保持在 91%~95%,箱内空气温度 t 为20℃~30℃之间的任一值,试验期间, 箱内的温度误差保持在 1℃之内. 样品放入潮湿试验箱之前需通电预 热,使样品温度达到 t℃~(t+4)℃之间,样品应当在潮湿试验箱内 放Z 48h. 然后取出样品,前挡玻璃和透镜表面如有明显凝露,则为不合 格. 然后进行绝缘电阻试验,在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施加约 500V 直 流电压 1min,如测得的绝缘电阻小于 50MΩ,则为不合格. 5.1.4 防尘和防水 发光单元应当能够在沙尘和雨淋环境下正常工作,外壳防护等 级至少达到 IP54. ―

5 ― 检测依据: 《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技术要求》第5.1.3 条. 检测方法:按照 GB

4208 进行 IP54 试验. 试验后,目视检查水和尘的侵入,样品内如有粉尘的沉积和水 渗入光源腔或灯座,则为不合格. 然后设备通电工作,如有损坏,则为不合格. 5.1.5 耐风力 发光单元应当能够暴露在风速为 161km/h 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检测依据: 《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技术要求》第5.1.4 条. 检测方法:固定发光单元,使其最大迎风面处于水平位Z.然 后在发光单元上以加负载或吊重的方式均匀地施加压力,历时 10min.然后将发光单元翻转 180°,重复上述试验.施加的压力 P 按下式计算: 式中: P――压力,单位为千牛(kN) ;

V――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大风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

S――最大迎风面的投影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 ) . 试验后,发光单元如不能够正常工作、发生塑性变形或易折装 Z折断,则为不合格. 5.1.6 盐雾 发光单元应当能够在盐雾环境下工作. 检测依据: 《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技术要求》第5.1.5 条. 检测方法:按照 GB/T 2423.17 进行 48h 的盐雾试验.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