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9-07-05
1? ? Stata 学术论文专题 视频教程 课程简介 连玉君 (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 E\mail:?arlionn@163.

com? Homepage:?http://goo.gl/tRXba? Weibo:?http://weibo.com/arlionn? ? 课程咨询:http://baoming.pinggu.org/Default.aspx?id=134? ? 课程讨论专区:http://bbs.pinggu.org/forum\114\1.html? ? 目录? ? 1? ? 课程缘起?2? ? 2? ? 课程概况?3? ? 3? ? 课程特色?3? ? 4? ? 课程专题内容?4? ? 5? ? 讨论和建议?7? ? 6? ? 讲师介绍?7? ? 7? ? 时间节点目录?8? ? ? ? ? If you have an apple and I have an apple and if we exchange these apples then you and I will still each have one apple. But if you have an idea and I have an idea and we exchange these ideas, then each of us will have two ideas. ―― George Bernard Shaw 2? ? ? 1? ? 课程缘起 一篇学术论文, 从有想法到最终成文往往要经历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期间涉及理论分 析、模型设定、数据处理和回归结果分析等多个环节,可谓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最初开 始撰写学术论文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 眼高手低 .自持武艺高强的经济学童 生,一旦走向沙场,便会因为数据处理、离群值、结果分析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铩羽而归. 对于写过一些论文的老手而言,又经常感叹 既生瑜何生亮 ,因为那些令人激动不已的想法 十有八九都已经出现在了 Google Scholar 中.虽然我们也听闻有些著名的经济学者声称,他 们的灵感主要来自实际生活或杂志报刊, 但你很快会发现, 若没有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外加良 好的计量经济学训练, 这个套路是很难成行的. 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一个有价值的经济学问 题,并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使之变成学术论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此,在给研究生上课时,我鼓励他们 follow 那些发表在顶尖期刊上的经典论文,从 中学习规范研究的思路和套路,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合理运用计量模型.当然,这不是鼓 励大家做二道贩子. 对中国书法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 历代书法家最初都要经历一个痛苦而 漫长的临摹过程,进而融会贯通,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目前呈现给大家的这套 Stata 学术论文专题 (视频教程) 源自我为研究生开设的 实 证金融 课程.这门课已经开设了四年.在最初的两年中,我假设选课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 握了相关的计量方法(他们也确实都修过一学期或一年的计量经济学课程) ,因此将重点集 中于文献研读上.在每周的三个学时中,我会带领同学们阅读 3-5 篇论文,授课场面轰轰烈 烈.很快,我就发现,这个授课模式收效欠佳.问题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虽然大家 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学习了大量的模型和理论推导, 但对于数据收集和处理、 编程等实证分 析中必备的基础训练则甚为缺乏,以至于实证分析工作迟迟未能开工.其次,很多同学会失 望地发现,计量课程中介绍的众多复杂的理论在文献中鲜有应用.例如,大家学习了很多异 方差的检验和校正方法,但阅读文献时才发现,几乎所有的文献都只采用那个略显 粗陋 的White 稳健性标准误;

又如, 学习 Panel Data 时, 我们花费了很多心思学习随机效应模型, 但90%以上的文献却都只采用那个非常简单的固定效应模型.最后,实证分析是一个既耗 时又琐碎的过程,而最为关键是 研究设计 ,也就是你采用何种方法论述自己的观点,如 何确保你得到的结论是稳健的,这往往需要长期的思考和积累.除非身体力行,研究过程的 艰辛和快乐是旁观者很难感知的. 为此,在最近的两年中,我改变了授课方式.每周的三个学时中,我只讲一篇文章.在 听课之前,学生需要提前三天提交读书笔记,包括:这篇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样本 筛选过程、主要结论和贡献等,最为重要是,学生必须对这篇文章的局限和可能的拓展方向 进行细致的评述和讨论.第一个学时,我介绍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以及与之相关 的拓展方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