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我不是阿L 2019-07-05

头项软则 不能抬头 ,或抬之不高 、 抬之不久;

口软则虚舌出, 或啜食咀嚼无力;

手软则不能握举,或握之不紧 ;

脚 软则不能立、不能行,或立之不久 ,行之不远 . 关于五软的病名, 宋代以前的医书未见专题论 述 ,多数医家将其纳入 胎弱 、 胎怯 或 迟证 等疾病中综合论述 .曾世荣在 《活幼心书 》中第一 次提出了 五软 的名称, 并具体指出 头、项 、手、 足、身软 ,是名五软 ,与 胎弱 、 胎怯 和 迟证 等疾病加以区分.其病因多为父精不足,母血素衰 而得;

又因母血海久冷 ,用药强补而孕者;

有受胎而 母多疾者;

或其父好色贪酒, 气体虚弱 ;

或年事已 迈 ,而后生子 ;

有日月不足而生者 ;

或服堕胎药不去 而竟成孕者, 徒尔耗伤真气 ,苟或有生 ,比如诸阴浅 土之草 ,虽有发生, 而畅茂者少, 又如培植树木, 动 摇其根 ,而成者鲜矣.由是论之 ,婴孩怯弱 ,不耐寒 暑 ,纵使成人 ,亦多有疾 ,爰自降生之后,精髓不足, 筋骨痿弱,肌肉虚瘦,神色昏慢, 才为六淫所侵便致 头项手足身软 .治疗上强调健脾补肾复元 ,并以调 元散治疗.后世医家对 五迟 、 五软 的研究无 不是从曾世荣学术思想中得到启发. 曾世荣对小儿颅囟及脑很重视 . 《颅囟经》中 虽有 太乙元真,在头, 曰泥丸 ,总众神也 的记载, ―

10 ― 第 4卷 第 1期 2008年 1月 中医儿科杂志J.PEDIATRICSO FT C M V o l .

4 N o .

1 J a n .

2008 但语言较晦涩.曾世荣在 《活幼口议》中进一步阐 发: 颅囟者 , 乃精神之门户也 , 关窍之橐龠也, 上 下贯通 ,百会相通 ,七孔应透,五脏所籍,泥丸之宫, 魂魄之穴… … 将头、脑、神三者的关系阐述清楚. 宋向元解释 泥丸 即脑 , 这样曾世荣的认识要早 于李时珍 脑为元神之府 近300年,并清楚地认 识到肾与脑髓的关系 ,正如其解释解颅的原因时所 谓: 肾气不足,肾主骨而脑为髓海, 肾气不足则脑 髓不满 ,故不全也 .

5 论治惊风 ,详述 四证八候 惊风证始见于北宋 《太平圣惠方 》, 至钱乙将 其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 并提出 急惊合凉 泻 ,慢惊合温补 的治疗原则 .对惊风的证治, 金 元医家有其独到之处 .如张子和善用攻邪之法治 疗惊风 ,李东垣在 《兰室秘藏 ・小儿门》中专列 治 惊论 , 提出 外物惊, 宜镇心 ,以黄连安神丸 ,若心 气动致惊,宜寒水石安神丸 的治疗方法 .南宋杨 士瀛的 《仁斋小儿方论 》( 1260年)已载有惊风 四 证八候 , 惜较简略 .曾世荣在继承前人的基础 上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对惊风的临床表现作出 了概括 ,详述 四证八候 的概念, 即 四证者 , 惊、 风、痰、热是也,八候者 ,搐、搦、掣、 颤、反、引、 窜、视是也. ……四证已备 ,八候生焉 ,四证既无 ,八候安 有 .搐者两手伸缩, 搦者十指开合, 掣者势如相 扑 ,颤者头偏不正, 反者身仰向后, 引者臂若开弓, 窜者目直似怒,视者睛露不活.这对临床惊风的诊 治有重要意义,得到后世医家的认可 ,沿用至今 . 曾世荣认为急惊风病变重在心肝.因其由外感 风热 、 暴受惊恐等导致,临证可见 气促痰喘 ,忽而闷 绝,目直上视,牙关紧急, 口噤不开,手足搐掣 , 此 热甚而然,况兼面红脉数可辨,盖心有热,而肝有风 , 二脏乃阳中之阳 ,二阳相鼓,风火相搏,肝藏魂,心藏 神,因热则神魂易动, 故发惊也.心主乎神 ,独不受 搐,遇有惊则发热,热极生风,故能成搐,名曰急惊 . 故治疗当先清热.曾世荣曰: 急惊当先定搐, 搐由 风也 ,风由热也, 搐既已作, 方可下热退惊,热若不 退,惊亦不散, 不移其时,搐搦又作. 急惊有痰、 热、惊、 风四证,急当解热熄风,缓则当以化痰以治其本 . 他对惊风证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用药以攻见长,临证 治疗善用五苓散.他认为对惊风抽搐必须仔细辨 证,区分具体证候进行诊治, 不可千篇一律地用龙 脑、麝香 、 蜈蚣、 蝎子等急峻药治疗, 否则后果难测 . 同时对惊风的治疗注意调理,主张急惊风平稳以后, 以化痰之药服之,以防成为顽疾. 大略要解热凉心 肝,后用平和汤散调理 . 慢惊证治应审证求因.曾世荣认为慢惊风虽 同属阴证,但可有急惊风转变为慢惊风 、 有因洞泄 而转变为慢惊风 、 有过用下药而转变为慢惊风者. 因此治疗当根据病因的不同 , 而用不同的方药治 疗 .如以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