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9-07-05

2005 年版《中国药典》 ( 以下简称《药典》 ) 中关于

319 个功效名词与单味药药性组合的数据记载, 利 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算法, 从单味药层面, 得到各功效 所对应的药性组合, 从而获得相同功效的药味在药性组合层面的 共性规律.基于已知的经验知识, 对上述共性规律进行分析验 证.此研究以 功效 - 药性组合 为主线开展中药药性、 功效系 统性研究, 全面阐述中药药性、 功效的关联性, 对构建中药 药性 组合功效群 和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 中药药性学 , 揭示中药 药性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

1 数据来源 《药典》 Ⅰ部共收载

552 味中药, 其中人工牛黄、 九里香、 大蓟炭、 川射干、 广枣、 小叶莲、 天山雪莲、 天然冰片、 毛诃 子、 冬葵果、 亚乎奴、 虫白蜡、 朱砂根、 华山参、 红粉、 体外培育牛 黄、 沙棘、 贯叶金丝桃、 草乌叶、 独一味、 穿山龙、 菊苣、 黑种草子、 蜂胶、 蜂蜡、 颠茄草、 藏菖蒲

27 味中药因药性或功效数据不完整 而在本文不予采用, 以其余

525 味中药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 1.

2 药性组合整理方法 在《药典》 中, 对大寒、 微寒、 大热、 微热、 微苦、 微辛等表示程度差别的词在本文中不予区别, 统一记录 成寒、 热、 苦、 辛等.如人参的性味归经为甘、 微苦, 平, 归脾肺心 经, 在文中记录为甘、 苦, 平, 归脾肺心经.另外, 大部分中药包含 多种药性组合, 在数据记录时, 分别将此味中药记录在相应的药 性组合中.如人参包含有六种药性组合, 分别是平甘脾、 平甘肺、 平甘心、 平苦脾、 平苦肺、 平苦心, 则在数据表中将其记录

6 次. 《药典》 中包含 寒、 热、 温、 凉、 平

5 性, 酸、 苦、 甘、 辛、 咸、 涩、 淡

7 味, 肝、 心、 脾、 肺、 肾、 胃、 胆、 大肠、 小肠、 三焦、 膀胱、 心包

12 归经, 理论上可计算出一共有

420 种药性组合.但实际上 《药典》 中只出现

235 种药性组合. 1.

3 功效整理方法 为了后续数据处理方便,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 将 《药典》 中的功效记载拆分成动名词短语, 如丁公藤的功效记 载为祛风除湿, 消肿止痛, 本文将其拆分为祛风、 除湿、 消肿、 止痛 四个动名词短语中药功效包括两方面: ①对因治疗的功效, 比如 说祛风、 散寒、 活血、 清热等;

②对症治疗的功效, 比如说止痛、 止咳、 止汗等.本文依据《中医基础理论》 [7 ] 中出现的动名词对中 药功效术语进行整理, 共得到

319 个功效短语: 安蛔、 安神、 安胎、 拔毒、 辟秽、 补肺、 补肝、 补火、 补精、 补脾、 补气、 补肾、 补肾阳、 补心、 补血、 补阴、 补中、 除痹、 除烦、 除风痰、 除疳热、 除骨蒸、 除满、 除脓、 除热、 除湿、 除痰、 除胀、 聪耳、 大补元气、 导滞、 涤痰、 涤饮、 ・

8 6

5 1 ・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年第

22 卷第

7 期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1 VOL.

22 NO.

7 调冲任、 调和诸药、 调经、 调气、 定喘、 定惊、 定惊搐、 定痛、 发表、 发汗、 腐蚀赘疣、 复脉、 干黄水、 攻毒、 攻积、 固表、 固精、 固肾、 固脱、 和解表里、 和胃、 和血、 和中、 滑肠、 化气、 化热、 化湿、 化痰、 化饮、 化瘀、 化滞、 化浊、 缓急、 回阳、 豁痰、 活络、 活血、 健筋骨、 健脑、 健脾、 健胃、 降火、 降逆、 降气、 交通心肾、 接骨、 劫痰、 截疟、 解表、 解毒、 解肌、 解痉、 解暑、 解郁、 救逆、 举阳气、 峻下、 开窍、 开胃、 开郁、 宽胸、 宽中、 理气、 利便、 利胆、 利关节、 利尿、 利气、 利热、 利湿、 利水、 利咽、 敛疮、 敛肺、 敛汗、 敛阴、 凉风、 凉肝、 凉心、 凉血、 疗疮、 疗癣、 明目、 纳气、 宁心、 暖宫、 暖肾、 排脓、 平冲、 平喘、 平肝、 破气、 破血、 破瘀血、 潜阳、 强骨、 强筋骨、 强腰膝、 清肠、 清肺、 清肝、 清肝 热、 清火、 清头目、 清热、 清热毒、 清湿、 清痰、 清心、 清心火、 清虚 热、 驱虫、 祛风、 祛风痰、 祛寒、 祛湿、 祛暑、 祛痰、 祛瘀、 去浊、 软坚、 润肠、 润肺、 润燥、 散风、 散寒、 散结、 散痞、 散热、 散血、 散瘀、 涩肠、 涩精、 杀虫、 摄唾、 摄涎、 摄血、 渗湿、 升发清阳、 升阳、 升阳气、 生发、 生肌、 生津、 胜湿、 蚀疮、 蚀疱、 收湿、 疏风、 疏肝、 疏热、 舒肝、 舒筋、 顺气、 确纭 缩尿、 填髓、 通鼻窍、 通痹、 通便、 通肠、 通关节、 通经、 通淋、 通络、 通脉、 通尿、 通气、 通窍、 通乳、 通阳、 通滞、 透疹、 退黄、 退目翳、 退热、 退乳、 退翳、 托疮毒、 托毒、 温肺、 温肝、 温经、 温脾、 温肾、 温肾阳、 温胃、 温阳、 温中、 乌发、 乌须、 息风、 下气、 下乳、 消斑、 消疳热、 消积、 消痞、 消食、 消暑、 消痰、 消翳、 消痈、 消瘀、 消胀、 消症、 消痔、 消肿、 泻胆火、 泻肺、 泻肝火、 泻火、 泻热、 泻水、 泻下、 行气、 行水、 行血、 行滞、 醒脾、 醒神、 续筋骨、 续伤、 续折伤、 宣 发郁热、 宣肺、 宣风、 宣热、 养肝、 养胃、 养心、 养血、 养阴、 益肺、 益肝、 益精、 益精血、 益脾、 益气、 益肾、 益胃、 益心、 益智、 引赤发泡、 引火归源、 引血下行、 燥湿、 镇惊、 镇痉、 镇痛、 镇心、 止崩、 止痹、 止带、 止带浊、 止呃、 止汗、 止痉、 止咳、 止渴、 止痢、 止漏、 止呕、 止痛、 止泻、 止血、 止痒、 止遗、 止痈、 止浊、 制酸、 逐风、 逐寒、 逐湿、 逐水、 逐饮、 逐瘀、 助阳、 壮肾阳、 壮阳、 坠痰、 滋补强壮、 滋肝、 滋肾、 滋阴、 利头目. 其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