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yy888555 2019-07-05

26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 化到尖锐化,呈现多层面、多个性的态势.所谓 非叙事 ,即文本中没有人物性格、事件缘起 等具体叙事因子, 不存在人物之间或人物与环境 的具体冲突,也没有一个清晰可感的矛盾过程;

但诗人仍提供一个时空, 在这情境中, 读者能感 到或隐或显的矛盾. 在新诗早期阶段的抒情型诗 人那里, 矛盾冲突性经验较为隐藏. 如被朱自清 形容为 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 的徐志摩, 除了为普通读者所流连的《沙扬娜拉》 《再别康 桥》 《雪花的欢乐》等轻柔灵逸的诗篇,也进行 过 戏剧性 写作,深入矛盾人生中精神内在世 界的 戏剧化 .如《海韵》一诗,超越了五四 白话诗拘泥写实的水准, 用隐喻的情境展示了个 人与世界的对立.诗中的女郎徘徊于 沙滩上 暮霭里 星光下 凉风里 ,对着即将起波 的大海凌空舞蹈,她灵觉到神秘的 回家吧,女郎! 唤引声音,但仍然独白 海波他不来吞我, 我爱这大海的颠簸 .最后,女郎在蹉跎中被大 海吞没. 作为一个包含戏剧化情境的悲剧性抒情 文本, 尽管该诗不被读者普遍接受, 也遭到研究 者社会学评价的质疑, 但笔者认为这一象征文本 传达了徐志摩关于浪漫主体人格和现实世界冲 突的矛盾体验.大海、暮霭、星光,是西方浪漫 主义诗歌的核心意象, 也是徐志摩的艺术理想的 象征,然而,在人生现实这一 大海 面前,它 们被淹没了. 这就是艺术和人生的矛盾, 该诗以 女郎被吞没作结局, 把隐在的矛盾冲突意味渲染 得更鲜明,实现了一出 理想与现实之冲突 的 悲剧效果. 毫无疑问, 抒情诗中的戏剧性情境不可能涉 及戏剧、 小说中那样的情节冲突, 更不能沦为动 作表演和角色斗争, 诸如家庭伦理、 社会阶层等 社会学层面的冲突, 显然进不了抒情诗领域. 很 多时候, 非叙事类新诗的矛盾性涉及的是非具象 的冲突,是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存在中的独特 矛盾形态的敏感发现.甚至在个别诗人文本那 里,文本情境的 戏剧性 效果需要读者的阅读 经验来补充. 卞之琳就属于这类写作. 江弱水作 为卞之琳研究的集大成者, 认为徐志摩师辈文本 中的矛盾性、 戏剧性在卞之琳那里更加 全面深 入 , [9]271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 卞之琳的 戏剧化 是 颇为可疑 的,因为 矛盾冲突性似乎不 够 . [10]109 两种论见差异,笔者认为得归于对卞 诗中的 戏剧性情境 的理解态度.客观地说, 卞之琳的《尺八》 《断章》等诗篇的冲突性是内 在于情境中的.如《尺八》一诗,前半节可以合 成两个古今相对的情境.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从夕阳里, 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 楼下醉汉的尺八,/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 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 尺八./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 枝凄凉的竹管…… 文本中的情境是现代渡日的 海西客 听着 楼下尺八的乐声, 拟想出唐代寄居中国的一个日 本 番客 的乡愁,诗歌呈现了中日民族的两个 游子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同处 异乡 的孤独处境. 诗人在文本中传达的,还有 归去也,归去也, 归去也――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 这一悲 剧性抒怀. 渡日的现代海西人固然思乡, 可他更 叹息中国唐代的繁荣已成过往.两个微妙对比、 抗衡的民族主体, 直接暗示了民族变迁中的相互 冲突的命运,点化出读者悲哀的历史感怀. 同理,卞之琳的经典名作《断章》也呈现了 人、事、关系等情境冲突因素,文本中人物、小桥、楼、明月、窗子看似传统古典诗歌意象,其 实诗人建构了一组动态、 矛盾的关系, 因而文本 中透出对立的意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 的人在楼上看你 ,两个主体似乎有关又似乎无 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