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9-07-05

1958 年 5月 10日, 四幕九场话剧 《智取威虎 山》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 自此拉开了 《林海 雪原》 改编历史的大幕. 作为首个 《林海雪原》 的 衍生文本, 话剧 《智取威虎山》 的诞生具有里程碑 意义, 这部由著名戏剧家焦菊隐亲任导演的作品 为此后的改编提供了重要模板. 话剧对于小说的 改编, 在很多方面有提炼和再造之功, 首先 智取 威虎山 这一响亮、 生动的名字最早是从话剧开 始的. 其次, 话剧将小说比较模糊的背景确定为 固定的场景: 雪地、 深山庙堂、 威虎厅、 李勇奇家. 后面的京剧改编版和样板戏都借鉴了这几组场 景. 最为重要的是, 话剧对主要人物的戏份进行 了调整, 将主角定位于孤胆英雄杨子荣身上, 虽 然少剑波依然 能谋善断, 指挥若定 , 但和杨子 荣比起来戏份少了很多. 此外其他角色的戏份比 小说中有所增加, 以此达到体现集体力量和群众 智慧的目的. 《智取威虎山》 是人艺排的第一部关于军事 的戏. 为了表现军民之间血肉相连, 编导增加了 大量情感戏, 在小分队的临时队部李勇奇家里, 战士们准备过年, 白茹给老乡们写春联, 高波在 押车奔赴牡丹江前赶着为村子里的儿童做玩 具 , 导演要求 在每一场戏中, 每一个人都是非 常热情和欢乐的 . 这样温情脉脉的军人形象固 然容易表现出革命军队中的人情, 但无疑会削弱 冲突、 暴力、 流血牺牲的一面, 而这一面将在十余 年后的样板戏中有所体现. 继人艺将 《智取威虎山》 改编为话剧之后, 《林海雪原》 还分别改编为京剧、 评剧、 评书、 电影 等, 尤其是在

1958 年的大跃进气氛中, 《林海雪 原》 更是改编的热门. 不过, 在所有的改编中, 仍 以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 影响最大.

1963 年1月, 由上海京剧院改编的 《智取威 虎山》 走进了江青的视野, 江青认为这部戏具有 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可能, 从此便介入了该戏 的整改. 在江青的指挥下, 剧组对故事结构、 唱词、 音乐、 动作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再创作. 本着 三突出 和 高大全 的创作观念, 人物形象发 生了很大变化: 杨子荣形象方面, 删除了表现其 身上带 匪气 的地方, 又删除了 《深山庙堂》 和 《雪地侦察》 这两场渲染反面人物的迷信、 凶杀 戏. 对少剑波的人物形象也进行了修改, 他成为 一个运筹帷幄、 指挥若定的青年军官, 不仅如此, 修改本还通过称谓更动, 把少剑波改为参谋长, 进一步加强他的符号意义. 同时还塑造了李勇奇 这个敢作敢为的劳动人民形象. 这种形象和剧情的设立自然与历史有很大 差距, 但在洋溢着无限革命热情的当时, 只有这 种形象这样的情节才是真实的、 客观的、 正确的. 有趣的是, 虽然 《智取威虎山》 脱胎于 《林海雪 原》 , 但江青却否认了这种联系. 剧组曾经邀请 《林海雪原》 中的原型人物孙大得来作报告, 没想 到却惹得江青非常生气. 她宣称 《智取威虎山》 和 《林海雪原》 没有任何关系, 还一度想要给 《智取 威虎山》 和剧中的人物改名字, 因毛泽东不同意 才作罢. 这段闹剧最终以给孙大得判了个 盗名 窃誉 的罪名而告终. 在这些略带荒诞的改编中透露的是历史的 真实. 《林海雪原》 在诞生之初为主流意识形态的 合法化提供了种种美学依据, 因而受到主流文坛 的欢迎. 然而为历史赋形的任务是一个永远没有 终结的过程, 当文本不足以承担这项任务的时 候, 改编就势在必行. 样板戏确定下来后, 在全国 各地大小剧团中广泛推广, 成为当时贫瘠的文化 荒漠里不多的 精神食粮 . 从个人英雄到消费符码 改革开放之后, 《林海雪原》 曾一度沉寂. 进入21 世纪后, 在 红色经典 改编浪潮中, 它再一 次被搬上电视银屏. 这一次改编, 编剧试图将杨 子荣拉下神坛, 将杨子荣塑造成一个爱唱酸曲、 性格绵软的伙夫, 还给杨子荣安排了不少感情 戏. 然而观众并不满意, 电视剧可以说是伴随着 观众的指责和唾骂完成播出的. 根据相关调查, 电视剧 《林海雪原》 的主要观 众还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