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9-07-05
B8 视野责任编辑:李嘉嘉 版面设计:谢锦辉 文汇副刊中新社电 2016年武汉诗歌节日前举办「中国新诗与世 界圆桌会议」专场活动,北岛、梅丹理等中外诗人、翻译 家、评论家,就中国诗歌百年发展进程及中国诗歌与世界 的交流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新诗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然而,相较於中 国古典诗词在海外知名度,中国新诗在世界诗坛影响力依 然有限.《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认为,古典诗词是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而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部分并非以诗歌 形式呈现.在他看来,诗人个人创作的力量不可小觑,中 国新诗想要达到古典诗歌的巅峰,既要保留传统,又要建 立具有普遍社会价值的思想观念.美国诗人、汉学家梅丹 理,是中国各大诗歌节上的常客,其将大批中国诗歌翻译 成英文,带入西方主流文化.「这是一个需要个性声音的 时代.」梅丹理认为,最成功的个性声音应继承传统文化 遗产,呈现出现代知识,同时保持理性不偏激. 中国诗歌在西方世界的翻译与传播历史悠久,但偏重於 古典诗歌,有关新诗的翻译介绍起步晚,影响也相对较 弱.从事中文诗歌翻译的新加坡诗人蔡家梁直言,中国有 很多好的文学著作,但在翻译上仍有欠缺,这也从客观上 造成华文诗在国际社会不如英文诗受欢迎的局面.诗人北 岛认为,中国新诗与国际诗歌的沟通离不开诗人与译者的 合作,这种跨越语言边界的创作需要推动力.日本诗人竹 内新认为,译者的责任是让读者与原作产生共鸣,优秀的 翻译可以扩大诗歌的传播围. 优秀翻译助中国诗歌 「走出去」 河南首届匠人部落创意文化节现场. 刘蕊 摄 刘福喜在文化节现场. 刘蕊 摄由「绿皮车与木吉他」举办的「首届匠人部落创意 文化节」在郑州举办,现场有多位本地的年轻匠 人展示他们的生活与手作.有带着手套在金属上雕刻 肖像的,有让各种绳子在手上跳舞的,一支舞毕,一 个漂亮的手环就做成了,有在牛皮上敲敲打打、剪剪 缝缝做钱包的,有用乾花做手机壳的,也有在观众胳 膊上「画画」的……每个人都专注自己手里的东西. 主办方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一年里,团的小夥伴 们流连忘返於郑州的大街小巷,只为寻找专属於这座 城市的创意文化之美.「我们遇到了许多独具匠心的 原创艺人,他们中有心灵手巧的手工匠人,有追求音 乐梦想的音乐人,也有沉浸於各类艺术的创作人,他 们在平凡的生活里打磨着不平凡的梦.」「这些原创 匠人丰富了郑州这座城市的创意文化,也是人们分享 生活的一种美好方式,从这里发现一座城市的态度和 质感,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一个爱上郑州的理由.」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有一颗富 含创意的心,要有一双善於发现的眼.」几乎每一位 接受记者采访的手工艺人都会这样告诉记者,对他们 而言,生活绝对不是眼前的苟且,创意与手作也不是 廉价的交易品,而是一种对生活热爱的表达. 文化节助碰撞新思路 擅长手雕皮具的程智慧是因为母亲的一个愿望而走 进皮具世界的.她说,2000年时,妈妈想要一个皮具 的手工包,当时在郑州很少有卖,而做布艺的她便琢 磨自己做,於是四处搜集材料、工具,「16年前不像 现在资源这麽丰富,那时候找来工具还不知道怎麽 用,都是自己琢磨.可是一做起来,我便喜欢上了做 皮具.」原色的牛皮看起来乾净清新、划线、量孔、 打孔、穿线、缝合……程智慧说,哪怕只是个小钱 夹,她也需要打磨三天的时间.「没有亲自动手做过 的人,大概永远也体会不到手工作品的难度和趣味 性.」程智慧说,她现在越来越喜欢郑州这种创意氛 围了,以前「单打独斗」,没有人可以交流.现在大 家可以聚在一起,说不定还能碰撞出新的思路和想 法. 文化节结束后,做金属浮雕的刘福喜带记者去了他 自己的工作室.郑州已经进入了「高温桑拿」模式, 但刘福喜的工作室更热.液化气喷枪温度要高达1,300 度,才能使铜变软融化. 一个人要有一颗多麽热爱 的心,才能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