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2019-07-04

五、六岁的时候,由于她对玉米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使她形成了那样新颖的和激进的概念,以致她的 同事们连 听 都难听得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学术交流的困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革命 ――分子生物学的革命进入了舞台的中心.它的成功是如此富有戏剧性,以致到六十年代未,看来好象没有什么基本的问 题有待解答了.这出戏剧的主角之一雅克・莫诺德就能这样说: 生命的秘密吗?在原则上,如果不是在所有的细节上,大 部分是可知的. 看来这种说法并没有为麦克林托克的细胞遗传学的复杂性留有地位. 今天,由于生物学惊人的新发展,人们对麦克林托克的工作的注意在不断增加.她早在三十年之前就描绘过的许多发 现,如今在生物学中引起了反响.特别是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麦克林托克发现的遗传因子的 转座 ,现在已被认为是无 可争辩的现象了. 直到六十年代未,基因都被看作是简单的单位,以一条固定的直线顺序排列,从而控制着生物的发展.如果有人设想 遗传因子能够自动地从一个位点移到另一个位点,甚至从一条染色体移到另一条染色体,那似乎是不合情理的;

而麦克林 托克曾断言:重新排列在遗传机制和控制方面,有可能起关键性的作用,则似乎更不合情理了.但是在五十年代初,麦克 林托克就已经证明:在丛一个染色体位点向另一个位点的移动中,遗传因子给细胞带来了新的指令,而且,它们的这一移 动是自行 安排 的. 转座的新证据(现已在分子水平上)开始在六十年代后期出现.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关遗传因子流 动,亦即转座的实例,这表明染色体补体(染色体组)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这一情况至少是和过去二十五年里在生物 学方面占支配地位的概念结构相抵触的.随着遗传流动性的发现,我们对遗传程序的概念也改变了.现在可以想一想,与 其把顺序看作静态的、直线的、刻在 DNA 顺序上的信息,倒不如把它看作动态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基因的移 动是本身程序的一部分,我们要问:指令从何而来?麦克林托克的回答是:它们来自全体细胞,来自生物体,或者来自环 境――这一思想严重地打乱了正统的遗传学.近年来,生物学家曾确信适应进化的幽灵已被埋葬了.但麦克枚托克的工作 却使环境影响遗传学的意见重新抬头. 在最新的发展中,对于那些看到了生物学新革命内在因素的人们来说,麦克林托克的名字,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一种 口令.哈佛大学的马修・梅塞尔森相信, 她将作为非常微妙而复杂的遗传学新理论的创始人载入史册.而这一理论现在还 只是朦胧地被了解. 在冷泉港以麦克林托克为名的实验室的走廊尽头, 她依然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形象. 在她所理解的转座和她的同事们所 理解的转座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转座的被重新发现,并不是根据她所研究的成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麦克林托克一直 置身事外.她注意到,直到今天,她的支持者们也几乎并没有真正理解她所说的.尽管她同他们有着和睦的关系,而且她 已出了名,但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在关键时刻依然是个局外人. 在多年被忽视以后,勇气和真理终于打垮了偏见和冷漠,献身精神得到了报偿.这段历史如果作为传说来读,是能使 人发生兴趣的.但真正的故事则是既复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这是一个关于科学知识性质的故事,是个人和团体的动力缠 绕成一张网,而这张网却限制了科学的发展的故事. 一种新的思想,一个新的概念,在某位男子或妇女的幻想深处诞生了.但是要使这种概念成为科学理论的主体的一部 分,还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行.因为个人只是社会的一员.反过来,集体的努力也为新思想提供了生长的场地.科学知 识作为一个整体,是在个人创造力和公众承认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这种相互作用有时很复杂,但始终十分微妙.有 时候,这种相互作用失败了,个人和社会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学家常常会丧失信誉.但愿不发生这样 的事才好.或者,更理想的是,宁愿先发生这样的事,然后再翻转过来,这样,我们就有特别的机会去了解不同意见在科 学上的意义.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的故事使我们能够探索在科学上不同意见出现的条件、它所起的作用,以及它所反映的许多价 值和目标.它使我们去问:兴趣、个人和集体在科学知识的发展中都各起了什么作用?所有的科学家都在寻找同样的解释 吗?他们所提的问题都一样吗?不同的分支学科之间, 在分类法上存在着差别, 它们能否殊途同归呢?当科学家们在提出 问题、寻求解释、运用分类法当中出现重大分歧时,这些分歧是怎样影响他们之间进行交流的?总之,为什么麦克林托克 发现的转座未能被她同时代的人所接受呢?我们可以说, 她对生物学机制的想象力, 同她的同事们所寻求的那种解释相距 太远了.而我们有必要去了解那距离是什么组成的,那分歧是怎样发展的. 托马斯.库恩曾经提醒我们,在科学上发生改变意见(或不改变意见)的情况时, 不应轻视这种现象:科学家是人,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人. 他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以及社会本身的形成和改造的动力上,对比之下,我们则将把注意力 集中在个人,集中在 自传和人物的特性上 .这种特性,使科学家个人倾向于信奉一套特殊的方法和哲学,在某个领域里 去抗拒或接受那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潮――而且往往是同社会的基本情况背道而驰的.因此,这本书就需要双管齐下,既作 为传记,又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它的出发点就是:承认科学是个人和社会高度努力的产物. 这本书主要想描述一位科学家的个人 风格 ,这种风格部分是学习所得,而部分是自发产生的.在当代生物研究的世 界里,麦克林托克的风格就是标新立异.她对个人、对差别有着强烈的爱好. 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能力去发现一个异乎寻 常的籽粒并使它可以被理解 ,她曾说过, 如果(有什么事情)出了格,那必定有个原因,你就得查明这是怎么回事. 麦克林托克认为,过分把注意力集中在类别和数字上,会鼓励研究人员忽略差别, 把它们称为一个例外、一种畸变、一 种污染 .她认为那代价是太昂贵了.她说:他们看不到 周围在发生什么事. 在一个世纪之前,麦克林托克有可能被归到博物学家的行列中去.但她和那种人截然不同.博物学家研究的重点是观 察,而本世纪的科学则注重实验,根据麦克林托克自己和周围的人的描述,她在某种程度上已成功地将这二者极好地综合 在一起.想象力在她的实验研究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她理解力的关键.那些对其他人来说只是解释或者推测的问 题,对她却是训练有素的直觉.麦克林托克将她特殊的观察和认识技巧综合起来并推向前进,她的这种能力迄今为止很少 有人能及得上.她自己无法确切他说她怎样 知道 她知道了些什么,她讲到,有些推理是不能用语言来正确表达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