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2019-09-07
《禅城参考》

2015 年12 月 禅城区图书馆编 创新型城市建设 目录 理论研究

1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1 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路径研究.3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定位.5 立足佛山

9 佛山创新关键词:文化、融合、企业.9 对标德国 创新驱动 的佛山探索.12 禅城正探索创新驱动的 本土模式

15 他山之石

16 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与启示.16 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特征分析.18 武汉、北京、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法治经验.23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台湾经验.26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 常州经验

28 铜陵:创新型城市的锻造之道.30 异域撷英

32 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实践及启示.32 国际主要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及关键要素.36 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典型案例.39 挪威创新系统的特征与启示.42 韩国和以色列突破性创新体系建设的做法及对广东的启示.45 本期推荐书目

49 《禅城参考》

2015 年12 月 禅城区图书馆编

1 理论研究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来源: 《商业时代》

2013 年33 期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当前社会历史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 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道路. 创新型 城市建设模式并无固定标准, 本文旨在从一般理论意义上对此课题进行探讨, 从创新型城市 建设模式的基本架构与要素出发, 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主要特征与城市发展走向, 以 期对城市发展理论体系有所补充,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有所裨益. ?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基本架构 1.创新主体是能动要素,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 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由创新主体来完成, 创新主体是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能动要 素,位于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架构的顶端,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 代,创新主体包括高校、企业和政府,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城市内政府、高校和 企业之间产生互动, 决定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及成败. 企业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力源, 是其他主体行动的动力源泉, 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需求往往成为创新的直接动力;

高校和科 研机构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知识源泉,为其他主体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科学依据;

政 府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导向,引导其他主体的行为方向,并在诸多方面为企业、高校和科研 机构提供保障. 2.创新资源是基础要素,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物质支撑 创新资源是指创新型城市建设所需且可用的各类资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物质支 撑.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创新资源进行不同的划分,从内容上,创新资源可被分为创新人力、 创新物力、创新财力、创新信息以及创新制度五类;

从特点上,可以把创新资源分为基础性 核心资源和整体功能性资源两类, 基础性核心资源主要包括创新人力、 创新财力和创新信息 三大资源,是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整体功能性资源主要包括创新文化、创新 制度等,其功能主要是对基础性核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讲,创新型城市建设 的过程,就是创新主体在法律与制度的框架内,充分调动各类创新资源的过程. 3.创新产业是核心要素,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驱动力量 创新产业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中处于核心要素的地位, 是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导 力量. 创新产业的发展需求, 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驱力. 创新产业主要包括高科技产业、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意产业三种类型.高科技产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专门从事高新技术 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服务;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凭借专业领域的知识理论,向 客户提供基于知识理论的产品与服务,包括法律、咨询、财务、教育培训等行业;

创意产业 源于从业人员的创造、技能和才华,经市场手段实现商品价值,将个人的能力转化为财富, 在实际层面以文化传播行业为主. 创新产业与各类创新要素紧密联系, 由产业内生力驱动各 类要素相互配合,投入创新型城市建设. 4.创新制度是保障要素,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牢固保障 创新制度是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准则, 也是创新主体利益得到保障、 创新资源得 到优化配置、创新产业能够科学发展的基本框架,因此,创新制度是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中 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创新制度主要包括激励、 融合、 监督三个层面的法律法规、 方针政策、 规章制度等. 激励制度主要指政府为激发创新主体潜能, 从主体发展需求出发制定的奖惩制 《禅城参考》

2015 年12 月 禅城区图书馆编

2 度;

融合制度主要指创新资源的共享,是实现不同主体间协同创新的保障条件;

监督制度主 要指对创新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利益之间的划分保障.如果没有创新制度作为保障,创新 主体的权益、 创新资源的融合就无法得到持久性的维护, 终将影响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 后劲. 5.创新文化是内在要素,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自觉动力 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中一个宽泛的概念,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视角下探讨文化的问 题, 主要强调的是构成创新主体的人员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从而形成在城市中形成一种创 新的文化氛围,鼓励人们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自觉动力.在整个城 市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开放、灵活的软环境,创新文化将成为创 新活动的 火花塞 .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作为主体的人自觉能动地选择创新,主动探求新 的解决路径和方法,而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地按照固有模式操作.创新文化是在创新主 体的共同参与下形成的,最终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主要特征 1.创新要素的广泛参与性 创新型城市建设,既是一个政治课题,又是一个经济课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课题.创 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创新主体、创新产业、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创新文化五方面要素共同参与其中,在创新型 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力量都在 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从一定程度上说,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各类创新要素广泛参 与、相互协调的过程. 2.创新要素之间的协调联动性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 需要各方面要素广泛参与其中, 创新要素之 间的联动协调性是指创新型城市建设并非指某一要素单方面发展, 各要素必须相互配合、 协 调发展.某一种创新要素的发展,离不开其他要素的支撑与配合,某一种创新要素的变动, 也会使其他要素发生一系列连锁式的反应. 在创新性城市建设过程中, 经济环境、 市场压力、 科技体制都要求创新要素联动协调,各种创新要素呈现出一种协调联动的发展态势. 3.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双向互动性 政府是城市发展规划、 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 规制了各个创新主体的权利和 义务,规定了创新主体的基本活动框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 的逐步确立和发展完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要素都被推向市场,市场成为各个创 新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来自市场的压力, 使创新主体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积 极参与产学研的协调联动,依照市场规律运行,参与市场竞争.在创新主体的协调联动中, 政府与市场之间发生了频繁的双向互动, 市场的变动影响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政 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影响市场的运转. 4.城市间交流与合作的开放灵活性 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同样,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没有任 何一座城市孤立存在,强调城市发展的内涵建设,强调城市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否定城市间 的互通有无,也不能忽视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城市间保持开放灵活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产 业互动、校企合作、市场互通的创新型城市集群,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性的要求,也是 经济全球化发展境遇的要求,同时还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 创新型城市的提出,为城市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内涵,是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 《禅城参考》

2015 年12 月 禅城区图书馆编

3 市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新思路. 1.促进城市发展由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 在传统发展观视域下, 城市发展的衡量指标主要是经济指标, 以GDP 作为衡量城市发展 水平的唯一标准, 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最终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配 置、产业的粗放经营方式等严重问题,甚至由于刻意追求一时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影响了后 代人的生存.在当下看来,这种传统的发展观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和片面性.而创新型城市 建设模式与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使城市发展有了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方略,这种转变是 观念性的转变,同时将带来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2.促进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城市产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 决定了城市产业发展是否具备充足后劲, 而由于生产力水 平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产业结构整体来看较为粗放,建设重复率较高,在创新型城市 建设模式下,要求以创新产业为主导力量,围绕高科技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意产业形 成产业链条,推动了产业的融合与集聚,使产业结构进一步集约化,从而避免了由于粗放型 产业结构导致的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进一步使产业结构合理、资源配置优化.这就使得创 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下的城市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促进社会发展由不平衡向全面协调转变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 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政策等多方面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城市 发展在地区、城乡、财富分配等多方面呈现出了不平衡性.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下的社会 发展对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下, 创新将成为各行业各领域 的重要动力源泉,各行业都会由于创新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产学研结合更为紧密,不同层 次、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有机会进入适合的产业工作,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4.促进城市文化由封闭僵化向开放包容转变 在我国文明史上, 一直存在着文化的封闭与包容看似矛盾的两种特征. 文化的冲突与融 合一直是我国历史的主题,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在发展至今的国家, 我国文化的 巨大包容性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使得我国文化中依然具 有很多封闭的成分.建设创新型城市,城市文化的开放包容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创新文 化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软环境,没有城市文化的开放包容,就没有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这 就使得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要素之一创新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因此, 必须促进城市文 化由封闭僵化向开放包容转变. 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路径研究 来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年05 期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 家的重要支柱,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环节.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要保持更长时间、更高 水平、更好质量的城市发展,就必须把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增强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使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增强企 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 随着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的加快, 如何进一 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整体竞争力, 探索出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驱动的创新型城 市建设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禅城参考》

2015 年12 月 禅城区图书馆编

4 ?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自主创新体系, 这种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 的.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企业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自主创新是一个 从研究开发,经设计制造,再到市场实现的价值创造过程.自主创新能力就是依靠创新主体 自身的力量进行创新的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指某区域内的企业群通过自身对内外部 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运用,保障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实现创新目标的能力.培育和提高企 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在于培育和提高某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还在于区域内全部企业自主 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创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 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核心环节和主要驱动力, 发展创新型经济、 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 新能力.努力打造高新产业聚集、创新人才辈出、创业企业荟萃、创新活力强劲、智力成果 叠出、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 业发展战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 ? 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驱动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路径 1.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机制,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

500 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显示:制约我国企 业自主创新的首要因素就是我国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建立企业自主创 新能力持续提升机制、 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竞争优势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 是创新 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创新型城市必须要有具有对称的竞争优势地位的企业微观创新基 础.企业自主创新竞争优势的路径形成,既构造了创新型城市的竞争优势,也构造了自主创 新企业集群和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优势.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多种要 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是不同类型的创新微观主体合作创新的结果, 是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互 补作用的结果. 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其由此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内源型扩散机制的建 立过程、条件、机制等的分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倾向,进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 型城市建设的贡献率,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2.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城市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城市创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