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7-04
《资本论》 论中国 李成勋 (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36) 收稿日期:

2013 -

06 -

05 定稿日期:

2013 -

06 -

19 作者简介: 李成勋(

1934 - ) , 男, 河南获嘉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 《资本论》 、 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资本论》 的基本内容是论资本.它以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背景, 深刻揭示了包含在资 本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的剩余价值规律, 从而阐明了资本主义随着内在矛盾的激化而必 然灭亡的历史走向.但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参照物和例证, 对当时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阶段 的世界大国―中国也论及

33 处之多.主要有五个方面: ( 1)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稳固了中国传统的生产 方式;

( 2) 鸦片战争打开了进入中国的门户, 中国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商品销售市场;

( 3) 西方国家为了垄断市场在 中国实施委托销售制度;

( 4) 中国的小商品经济也加入到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中;

( 5) 外国银行在中国汇票买卖中相 互斗争.可见,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决没有置于马克思 《资本论》 创作的视野之外, 中国和 《资本论》 决不是 无缘的.所以, 学习和研究 《资本论》 还须关注中国的社会历史以及马克思对中国问题的论述. 关键词:《资本论》 ;

家庭手工业;

鸦片战争;

委托销售;

汇票 中图分类号: F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2674( 2013)

08 -

001 -

05 学习和研究 《资本论》 的人都认同 : 《资本论》 的基本内容是 论资本 .全部《资本论》 数百万言都是围 绕 资本 这一经济范畴展开分析的.马克思以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英国为背景, 首先阐明了货币如 何转化为资本, 继而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并系统地揭示了包含其中的 剩余价值规律, 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性矛盾, 历史性地得出了 剥夺者被剥夺 的科学结论, 从 而使 《资本论》 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 工人阶级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在马克思创作 《资本论》 的时期, 即1840 ~

1880 年代, 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封建主义的 经济关系还根深蒂固.那么 , 《资本论》 和中国能有什么关联呢? 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 时关注到中国了 吗? 并有所论及吗? 为此, 作者重温 《资本论》 雄文四卷, 可以认真地讲: 中国虽然不是马克思创作《资本论》 的主要研究对象, 也未在 《资本论》 中系统地阐述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 但中国一直在马克思《资本 论》 研究的视野之中, 他把中国作为研究典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参照物.在马克思看来, 关注中国在《资 本论》 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 经作者仔细核查,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论及中国的地方有

33 处之多.这是以论题为单位统计的, 如果 以出现中国字样为单位来统计那将更多.33 处中, 第一卷中有

14 处;

第二卷中有

5 处;

第三卷中有

12 处;

第四卷 ( 《嗉壑道砺邸 ) 中有

2 处.在 《资本论》 全部

33 处论到中国的地方, 其中在正文中论及的有

8 处;

在引文中论及的有

15 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