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9-07-04

远 意味着距离鬼神远一些, 换言之, 不要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鬼神那 里. 对鬼神 敬而远之 , 那么应当将期望寄托在哪里? 正如孔子一直所强调的, 要寄托在自己的主观努力 上. 只有发挥自身的能力 (品德修养、 知识学习) , 才能为自己带来福祉;

相反, 如果将希望完全寄托在鬼 神那里, 那就只能带来迷信. 在 《论语 ・ 先进》 中: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 '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

曰: '

敢问 死. '

曰: '

未知生, 焉知死? '

这段话的意思同样是对人自身的努力、 对于生前 (而不是死后) 生活的 强调, 其实孔子在这里表现出的态度实际上还是对鬼神的 敬 和 远 . 因此, 正确的生活态度不是关心 如何去侍奉鬼神, 而是如何 事人 (这便关涉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耻等诸多品德修养) ;

不是对 死 的猜度, 而是对 生 的肯定 (这便关涉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人生志向) . 与孔子相似, 康德也反复强调了 上帝 只是一种合理悬设而不是经验事实以免人们陷入迷信. 康德 认为, 理性只能做经验的运用而不能做超验的运用. 所谓经验的运用, 通俗而言就是指在人的感官之内 的运用. 如果理性超越经验直接提出 上帝 、 天使 、 魔鬼 和 吐火怪兽 等理念, 就是理性对经验的僭 越. 所以康德虽然提出了 上帝 这个理念, 但是将其做了严格的限定, 从而防止 神学迷失于神智学 (迷 失于淆乱理性的那些夸大其辞的概念) , 或沉溺于鬼神学 (对最高存在者的一种拟人论的表现形式) . 一方面康德强调了上帝理念的非经验性, 从而将迷信拒之门外;

另一方面又强调了上帝理念的道德性, 从而让信仰为道德服务. 实际上, 康德肯定的是上帝存在的道德价值, 即上帝理念的存在所能产生的扬 善祛恶的效果. 对于那些相信上帝和天国、 地狱存在的人来说, 他们在践行道德法则时就有了一种信仰 上的支撑, 能够给自己一种坚强的信仰 (善人上天堂享受永恒的幸福, 恶人下地狱遭受永久的痛苦) . 即 使对于那些品行糟糕, 经常作出恶行的人来说, 这也是有警戒作用的, 因为 使他畏惧上帝的存有和来 世……这将是一种消极的信念, 它虽然不能产生道德和善良意向, 但毕竟可以产生它们的类似物, 就是 说, 能够有力地遏制恶劣意向的发作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康德和孔子一样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 性, 希望通过信仰来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意志, 从而在实践上始终按照道德律去行动. 钦媛等: 宗教的道德化: 孔子与康德宗教思想之比较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由上可知, 孔子虽然承认鬼神的存在并强调祭祀的重要性, 但更加强调的是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 注重的是人的自身努力;

康德虽然不承认上帝的客观存在, 但是他悬设上帝作为信仰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