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9-07-04

2017 年底刘洪喜找 到他, 希望能在合作社帮着他养牛.一年时 间, 刘洪喜起早贪黑、 兢兢业业, 没有休息一 天,

50 多头牛全部健健康康, 越长越大. 牛, 已经占据了刘洪喜的全部生活, 它们 离不了我, 我也离不了它们. 每天先放牛, 刘 洪喜再招呼着 伙计们 吃草、 喝水, 哄到圈里, 逐个检查毛发、 耳朵、 眼睛……等忙活完了, 火 红的太阳只在远处露着半个身子了. 只要肯忙活, 好日子不会躲着咱! 老刘 对往后的日子信心满满. 跟老刘一样有信心的, 还有四十有七的 朱晓文. 老朱原本是云南省陆良县大莫古镇发峨 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种玉米、 老洋 芋, 靠天吃饭饿不着, 但也没积蓄.

2018 年改种百香果收入翻了不止一番, 朱晓文脱贫了, 心情不错.尽管已近年底, 可 地里的百香果依然密密麻麻.展望

2019 年, 他说自己只想 种好地把钱赚 . 因为脊髓炎落下病根, 朱晓文腿不方便, 这两年出去打工越来越力不从心, 无奈回到 土地.20 亩农田,是一家人现在唯一的依靠.然而田多地薄, 前几年有人种三七, 他把 地白送人种都没人要. 二叔, 要不你跟我一起种百香果?2017 年我试种了些, 长得不错, 也卖得起价. 朱晓 文的侄子朱辉, 在县城打拼, 经商头脑活络, 小有积蓄, 决定回家 二次创业 .

20 亩地, 投资得

3 万多元.发峨哨村驻 村工作队队长太彬听说后, 帮忙联系产业帮 扶贷款.2018 年3月种植,

8 月开始收获,

12 月底朱晓文收了不到一半, 已卖了

3 万多元. 靠着村镇公务员帮忙推销, 朱晓文种的百香 果基本上都是别人上门采购. 微信优先, 不 怕收到假钱. 朱晓文憨笑. 收益不错, 销路不愁, 朱晓文说: 别的啥 都不想, 就想把这

20 亩地种好. 这些天, 郭月菊也在忙碌着. 在河北清河县羊绒小镇, 羊绒制品迎来 产销两旺, 客流如潮.加工车间里,

52 岁的郭 月菊正为新订单赶工. 在清河县葛仙庄镇周家那村, 郭月菊一 家以前的日子可不好过.丈夫高位截瘫, 没 收入还得定期吃药.儿子女儿上学、 吃饭开 销不小.她自己每个月打零工几百块的收入, 根本入不敷出.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 清河县的大 量民企涌入扶贫浪潮, 提供了不少脱贫就业 岗位.2018 年初, 在当地一家羊绒加工企业, 郭月菊也正式穿上了工作服. 从一年到头在镇里四处奔波、 为生计发 愁, 到就近定点上下班、 月入

3000 多元, 变化 实打实、 看得见.据测算, 郭月菊一家于

2018 年年底正式脱贫. 脱贫之后也有保障.清河县扶贫办工作 人员彭文靖说: 贫困户脱贫, 政策不脱钩. 在3至5年的时间里, 防返贫机制将启动运转, 郭 月菊和丈夫不仅可继续享受低保, 通过政府出 资入股企业, 贫困户年底分红也照拿.企业负 责人也给了承诺, 扶贫岗位不变动, 裁员先保 贫困户, 这让郭月菊吃上了定心丸. 工作在手,郭月菊既有干劲儿,也很珍惜, 每天到得比别人早, 走得比别人晚. 不仅 想脱贫, 新的一年, 还想多赚钱、 能致富.现 在大伙一聊, 都盼着更好的日子快点来. 郭 月菊说. 图①: 朱晓文和妻子在果园劳作. 王 勇摄 (人民视觉) 图②: 刘洪喜在给牛 体检 , 仔细检查毛 发、 耳朵、 眼睛.

本报记者 李家鼎摄 图③: 郭月菊在车间里工作.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图④: 每天在田野间放牛, 是刘洪喜最快 乐的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