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2019-07-04

10 )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3(GB/T22490-2008) (11)《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1.3 相关技术文件及批复 (1) 《关于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黔交建设 〔2009〕

176 号)(2009 年10 月) (2)《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报告(审定稿)》(贵州省交 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09 年6月) (3) 《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登记表》 黔水保备[2018]年度第

19 号1.4 水土保持工程相关合同 (1)《贵州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合同》

4 2 工程概况 ・ 2.1 地理位置 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位于毕节地区境内,路线经过黔西县及织金县, 起点位于黔西县石板,终点位于织金县绮陌,地理位置坐标位于东经 105°11′~104°52′,北纬 26°40′~26°52′之间. 道路主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 80km/h,路基宽度 21.5m,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隧道净宽 10.25m.本项目主线全长 37.754km(K14+548.833~K52+162.157),由于石板枢纽互通(起点)和 绮陌枢纽互通(终点)分别计入黔大高速公路和夏蓉高速公路,本项目 的建设里程为 35.48km(K15+660~K51+060),起点采用 0.885km 临时 连接线与黔洪公路相接, 终点采用 1.188km 临时连接线与 S209 省道相接. 设置互通式立交

3 处,服务区、养护工区、停车区及管理分中心各一处;

共设桥梁 8819.14m/24 座,特大桥 2449.14m/2 座,大桥 6131.5m/19 座, 中桥 238m/3 座,全线桥梁总长 8819.14m,占路线总长 23.36%;

共设涵 洞80 道(含通道涵、通道兼排水涵及预留涵洞),平均每公里设涵 2.255 道;

共设隧道

3 座. 2.2 项目区概况 2.2.1 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形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低中山丘陵地貌,低中山岩溶沟 蚀地貌,剥蚀残丘、峰丛峡谷中高山地貌及峰丛峡谷峡谷地貌.公路沿 线地处黔西高原~山原地貌的过渡带,受岩性及区域构造控制影响较大, 地貌单元较多,地形条件复杂.碳酸盐地区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 岩溶丘陵洼地槽谷、缓丘、残丘、峰丛洼地、岩溶沟谷、峡谷组合类型 为主.碳酸盐与碎屑岩相间呈条带分布地段地貌以沟谷、斜坡组合型为

5 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段,地貌以谷地、沟谷组合的中低山斜坡地貌 类型为主. 路线通过地段正线可分为

6 个地貌单元,比较线

2 个地貌单元,具 体特征分述如下: K14+548.833~K18+000 路段地处黔西高原~山原地貌的 过渡带,为低中山、丘陵地貌;

K18+000~K23+700 为低山、丘陵地貌;

K23+700~K30+500:为低中山、岩溶沟谷地貌;

K30+500~K37+300 为剥 蚀残丘、中高山地貌;

K37+300~K45+100 为峰丛沟谷、峡谷地貌;

K45+100~K52+162.157 为峰丛沟谷、中高山地貌. 本项目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 形区,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川黔南北向构造带与滇西南北向构造带之间, 其北面与新华夏构造体系最西边第一级沉降带之四川盆地相接.区内构 造行迹主要表现为褶皱与断裂,新华夏系(北北东向)、华夏式(北东 向)以及西东向构造相对明显,其他构造形迹比较隐蔽,面貌不易辨别. 区内无活动断层通过,区域地质稳定性好. 道路沿线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其中缺失泥盆系下、中段、 志留系、下石炭系岩关组、侏罗系上段、白垩系,其中三叠系、二叠系 地层出露面积最广.区内除沉积地层外,尚有二叠系玄武岩零星分布.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区地震动 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g,地震基本烈度 小于Ⅵ........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