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2019-07-04

1 0

4 人,女121人,年龄范围为

5 5 ~

7 5 岁, 根据被试年龄划分 4个年龄 组( 每5岁一 组) , 各年龄组人数分别为

2 7 ,

8 7 ,

6 8 和43.1.2工具 (

1 ) 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量表( c 瞄一D ) .2 o 【 基盒项目】 助 项题 目的总分为被试的抑郁情绪得分 , 分数越高表 示抑郁情绪体验越强烈 . (

2 ) 影响变量 的观察.包括 : 年龄, 性别 , 婚姻 , 受教育水平 , 经济状况 , 生话满意感 , 婚姻满意感 , 社 会满意感和一般健康状况.

2 结果2.1成人后期抑郁情绪的年龄与性别特征 以抑郁情绪 总分为 因变量 , 进行

4 ( 年龄) *2 ( 性别) 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性别没有显 著的交互作用 [ , (

3 ,

1 4

2 ) ] =

0 .

1 5

6 , P>

0 .

0 5 ] , 也没 有显著的性别主效应 [ F(

3 ,

1 4

2 )=3.

2 2 7, P (

0 .

0 5 ] .为进一步 了解 四组被试在抑郁情绪 上的 具体差异, 采用 ( S t u d e n t ― N e w m a n一IIIs)法进行分 析,结果表 明,

5 5 ―5

9 岁组的抑郁情绪显著 高于其 余三组( 附表 ) .

2 .

2 成人后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 将抑郁情绪 总分与年龄 、 性别、 婚姻状 况、 受教 育水平、 经济状况、 生活满意感、 婚姻满意感、 社会支 持感、 一般健康状况等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明, 抑郁情绪总分与生活满意感 ( 一0.551)、婚姻满 意感 ( 一0.310)、社会支持感 ( 一0.296)、健康状况 ( 一0.194)得分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 而与其它变量无 显著相关. 附表 不同年龄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 为了进一步考察 各相关 因素在预测抑郁情绪 ( 以cEs―D 得分为指标) 时的相对重要性和影响途 径,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 建立路径模型( 附图) . 从路径模型可 以看 出, 生活满意感和社会支持 感对抑郁情绪有直接的影响.婚姻满意感和健康状 况不直接影响抑郁情绪 , 而是通过分别 影响生活满 意感和社会支持感而间接对抑郁情绪发生作用.同时, 生活满意感和社会支持感还直接影响婚姻满意 感,生活满意感对健康状况也存在影响效应 .以生 活满意感和社会支持感为 自变量预测抑郁情绪 , 其 总决定系数为

0 .

3 5

4 , 也就是说这两个变能够解释

3 5 .

4 % 的变异.其中生活满意感的解 释率为32.6%, 社会支持感 的解释率

2 _

8 %.

0 .

2 0

0 l

93 O .

1 4

8 ―

0 ―

0 附图 抑郁情绪与其相关因素的路径分析模型

3 讨论

3 .

1 成人后期抑郁情绪的年龄特征 成人后期抑郁情绪总体上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 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的结 与国内外一些类似研究 结果基本一致 ] .一些研究: 瞄出老年人并不表现出 比中年人和青年人 晴绪更消极.尽管在衰老的过程 中, 他们的身体机能在下降 , : 牛 且还要面对配偶和同 龄人的死亡 和各种各样的伴 随衰老过程 而来的麻 C ~ e s e J o u r m l口fClinicalPsychologyVo1.9No.12001 烦].成人后期抑郁情绪之所 以会 随年龄的增 长而 有所减少, 我们可以用 c m

1 8 t e f l s e n 的社会情绪选择 理论加以解释 : 个体随年龄 的增长会越来越好 的控 制与调节 自己的情绪.从本研究 中可以看到 , 无论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 ,

5 5 ―5 9岁年龄组的抑郁 情 绪平均得分都明显高于其余三个年龄组.这一现象 的出现可能由以下几方面原 因造成.首先 , 在我 国55―60岁是职工离开工作 岗位 , 退体 的年龄阶段 . 能否调整心态 , 尽快适应变化 了的生存环境 , 是处于 这一阶段成人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然而 , 对 于很多个体来说 , 离开多年工作 的岗位会产生很大 的心理落差.如果对这种心理状态不能及时加以调 整,就会产生较强烈的抑郁体验.随着时间的推进 , 个体对退休生活逐渐适应 , 这种抑郁体验也会衰退 . 神经系统的失调也会给这一阶段的个体带来特殊的 消极情绪, 随着这一生理 阶段的渡过, 个体的情绪调 节恢复正常, 抑郁情绪体验也会相对减少 .因此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