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9-07-04
A14 青未了 ・书坊

2016 年4月30 日 星期六 编辑: 曲鹏 美编: 牛长婧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 庭, 听说我的一位老爷 (父亲的爷 爷) 曾经是私塾先生, 而父亲已经 是一个纯粹的农民, 是村子里头 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 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我在新中国 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 直到

1962 年高中毕业回乡, 之后做过乡村 学校的民办教师、 乡 (公社) 和区 的干部, 整整十六年. 我对中国农 村和中国农民有些了解, 是这段 生活给予我的. 直到

1978 年秋天, 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 我再三 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 还是决定 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 位, 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

1982 年冬天, 我调到省作协专业 创作组. 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 配权之后, 我几乎同时决定, 干脆 归老家, 彻底清静下来, 去读书, 去回嚼二十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 的生活积蓄, 去写属于自己的小 说. 我的经历大致如此. 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 学作品, 尚不知世有 作家 和 小 说 . 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 说是 《三里湾》 , 这也是我平生阅 读的第一本小说. 赵树理对我来 说是陌生的, 而三里湾的农民和 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 过的. 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 活记忆复活了, 也是我第一次验 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 象和体验, 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 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 这种复活 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 讶、 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 我 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 部借来阅读了. 这时候的赵树理 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 作家;

我人生历程中所发生的第 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 他是赵树 理. 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 厚兴趣里, 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 篇小说 《桃园风波》 , 是在初中二 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 的. 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 就是从阅读 《三里湾》 和这篇小说 的写作开始的.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 我的 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 生活印象了. 父亲自幼对我的教 诲, 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 人要 本分啦, 勤俭啦, 就不再具有权威 的力量. 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的 规范, 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 进取精神. 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 际, 要我念点书, 识得字儿, 算个 数儿不叫人哄了就行了, 他劝我 做个农民, 回乡种庄稼, 他觉得由 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 适的. 开始我听信的话, 后来就觉 得可笑了, 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 只求得一碗饱饭, 我一生的年华 就算虚度了. 大约在高中二年级 的时候, 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 就基本形成了. 而我面对的现实是: 高考落 第. 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 生回乡当农民, 我的压力又添了 许多, 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 本. 回到乡间, 除了当农民种庄 稼, 似乎别无选择. 在这种别无选 择的状况下, 我选择了一条文学 创作的路, 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 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 的文章, 给我的总体感觉是, 在文 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 幸运 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 要想比 常人多有建树, 多有成就, 首先要 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 要忍受 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 的折磨. 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 到的生活经验, 我比较切实地确 定了自己的道路, 消除了过去太 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这就是静下心来, 努力自修, 或者 说自我奋斗.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 条规程, 自学四年, 练习基本功, 争取四年后发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