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9-07-04
2015 年吉林省下半年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模考试卷(乙类) 条形码粘贴处请将此条形码揭下, 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重要提示: 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监 督考试实施工作.

本场考试规定:监考老师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并邀 请2名考生代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 姓名 准考证号

2015 年吉林省下半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模考试卷(乙类) 满分:100 分 时限: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总分

100 分,考试时限为

120 分钟. 其中,阅 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3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90 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并用 2B 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 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 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7.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生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渐将生态城市列为城 市发展的优先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 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 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环保市场,推 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 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2.生态城市建设是从国际社会大环境背景、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出发,也是我国严峻的环 境和资源挑战下的必然结果. 时至今日,中国 70%以上的河流与湖泊已遭到污染,70%的能源 需求依赖煤炭. 依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人因污染而死亡. 我国目前城 市化水平为 53.7%,但近 60%的城市人口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不佳,污染水平是美国的两倍、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水平的

5 倍. E 市土地面积 6340.5 平方公里,位于 1~3 级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

1000 平方公里,应对气 候变化能力非常脆弱. E 市人口众多,城镇化用地已超总用地的 50%,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灰霾、PM

10、PM2.5 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全市 617.9 公里长的河道中,V 类和劣 V 类水河长共占

1 ― ― 70%,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E 市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城市生态空间不断压缩和减 少,E 市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 12.58%. 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城镇体系的完善、PM2.5 防控、市 域农村秸秆焚烧的控制、湿地与水体生物入侵等仍是 E 市城市发展的巨大挑战. E 市发展模式 仍然是 高碳发展 ,人均碳排放量高达 11.89 吨/年,而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千万级人口城市 的人均碳排放只有 E 市的 30%~50%. 在面向广大市民的 E 市,我的

2040 愿景调查中,城市发展目标选项中, 环境友好、低碳 出行的城市 超越其他经济、文化类选项,位居第一. 与此相关的调查结果还有 E 市最需要改 善的问题 ,第一名为 大气和水等城市环境 . 3.面对日益严重的各种城市病,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灾害频发、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 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全球城镇快速发展及转型期的明智选择.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建设,它强调的是生态和宜居两个方面. 生态城市侧 重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宜居城市则侧重居民个体的切身感受,强调社会的关系. 宜居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模式,更是现代城市应该追求的发展模式. 这种城市发展模式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提倡宜居观念,按宜居标准建设城市,有利 于防止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区半径盲目扩大、人口拥挤、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和资源环 境承载力超载等问题,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大气、水体、土体 污染和生态破坏. 部分城市 PM2.5 过高,城区绿地、湿地减少,地下水、湖泊和河流水质恶化,土 壤退化,城市的绿色生态线受到冲击. 生态宜居城市首先是绿色城市,不论城市发展到多大,城 市资源环境的质量和功能都应该保持, 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才能感觉自己是大自然的一 份子. 这要求城市必须减少和避免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破坏,重视生态损害的修复. 绿色城市中,人们可以开门见绿、推窗见景,感受到山清、水秀、地净、气清的自然之美. 城市的无序发展和资源环境破坏必然造成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空气和水质污染、休闲地 减少、噪音增加,城市人群忙碌,压力和紧张感增加,人们健康受到影响. 城市大了,而人们的生 活舒适度却下降了,这不是城市发展的初衷. 而宜居城市,开发强度适当,生产、生活和生态空 间结构合理,各类空间相互支持,组成生态共同体,人们就学、就医和工作方便,卫生条件较好, 利于睡眠. 城市发展在一定阶段会出现较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 特别是土地供 需矛盾. 劈山造地,围湖(海)造城,盲目扩大城市建筑容积率,挤占水域和绿地,资源消耗和环 境污染不计入生产成本,这些行为和做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城市宜居度下降. 城市宜 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 4.2014 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 批)的通知》,确定 A 市B区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