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2019-07-04

2 0

1 1:

1 8

3 ) , 忽视了抗争行动所产生 的增量效果, 从而忽视了农民的抗争动机在抗争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可见, 这一解释仍然未能超越 受损逻辑 的解释框架. 2.在《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一书中, 应星(

2 0

0 1 ) 重点研究了许老师经历抗争之后继续领导 抗争的案例.在他看来, 草根行动者在一次抗争行动结束后依然保持着对基层政府可能以各 种名义实施报复的高度警惕, 因此只有通过继续领导抗争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然而, 应星 更倾向于把这种继续抗争视为一种应对物质或伦理受损的保护机制, 而没有注意到抗争行动 的经历对抗争者的观念所带来的复杂变化, 以及这种观念的变化对后续抗争行动的影响. 3.大体而言, 抗争积极分子是介于普通抗争者与抗争领袖之间的一类群体.与见好就收、 局 限于个人诉求的普通抗争者相比, 这些抗争积极分子不会轻易退出抗争, 反而热衷于参与各 种利益相关或利益无关的抗争行动.在特定条件下, 普通抗争者也会转化为抗争积极分子. 与为民代言、 进行集体动员的抗争领袖或草根行动者( ( 状 '

遄,2008;

应星,

2 0

0 7) 相比, 抗争积极分子并不一定进行集体动员成为抗争领袖, 在更多的情况下, 他们只是独自抗争 的个体;

在特定条件下, 一些积极分子也会转化成为抗争领袖. 受损逻辑固然可以解释农民在抗争之初的抗争动机, 但是抗争一 旦发起, 抗争行动本身就会对抗争者的伦理进行重塑.在这一过程中, 抗争者的抗争动机会不断突破原来的受损逻辑, 进而支配后续的抗争 行动.应星(

2 0

1 1:

2 1 1-2

1 2 ) 指出, 经历过抗争的草根行动者在之后抗 争行动的三种 路向: 退隐、 续进和待机 而动, 而 后两种 情况则更为常见. 2如果按照 受损逻辑 的解释, 农民抗争者在利益得以补偿、 怨气 得以消解、 伦理关系得以恢复的情况下, 他们就会停止抗争, 重新返回 日常生活.但事实上, 许多抗争积极分子3并没有退出抗争行动, 反而 积极投入类似的抗争事件中.如何理解这些 停不下来 、 没有回去 的・602・社会・2

0 1 3・5 抗争积极分子的抗争动机, 这需要寻找 受损逻辑 之外的理论解释. ( 二)突生的 英雄伦理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为理解运动参与者动机提出了另外一条线索: 社会运动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吸引潜在群体加入的效果.早期的情感研 究发现, 运动 本身 能够为参与者提 供更 大的 力量 感与英雄感.勒庞(2007:

6 7,

7 1-7 2) 指出, 在群体之中, 个体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 觉, 会感觉到一种短暂但却巨大的力量;

在他们冲动、 易变的同时, 又表 现出舍己为人、 自我牺牲、 不计名利、 渴望平等的极高道德境界.如果 说, 勒庞所研究的还是一个 暂时性群体 的参与者动机, 霍弗(

2 0

0 8:

2 8 ) 则研究了持续参与运动的参与者的动机.社会运动的参与者觉得 自己的人生已经败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他们最深的渴望是过新生活, 通过认同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 信心、 希望、 目的感和价值感这些 他们本来没有的元素.早期的情感研究看到了运动的发起并非由于受 损逻辑, 而是由于社会运动本身所带来力量感和英雄感.但是早期情 感研究有两个问题, 一是只能解释个体层面现象, 而无法解释合作问 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