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2019-07-04

1 小时, 就有机会把 伤员撤离. 负责轻型便携式制氧机研制的剑 桥设计伙伴公司的顾问 Stephen Lamb 说: 撇开有证据证明提前进行氧气部 署能够提高爆炸后受伤人员的存活率 不说, 通常受伤人员在用直升飞机撤离 前都得不到输氧. 他说: 这是因为前 线人员可能得不到车辆支持, 而且液压 氧气瓶又很重, 不便于运输, 还容易受 到射击威胁.虽然也有便携式的制氧机 可用, 但是它们非常耗费能源, 而且还 需要很重的电池. Lamb 说: 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使 设备小型化以便携.我们的概念立足于 轻型制氧机与微型柴油机的结合.柴油 机比电池更加的能源密集, 而且如果有 必要, 可以地面车辆或是当地资源为能 源. 创新的关键是如何将发动机和制 氧机整合在一起, 从而减少重量, 提高 效率.解决方案就是一个小型、 轻量、 安 全的制氧设备, 可以使用不足一升的柴 油运转几小时.这个小型发动机还能用 作电源, 为紧急照明和病人监控设备提 供电力. Lamb 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地 展示了模型系统, 而且以他们之前为民 用救护队开发医疗设备的经验为基础, 研究人员认为能够进一步将系统缩小, 并致力于生产微型电池组. 这一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小型柴油 机, 它不仅能避免像传统便携系统那样 使用沉重的电池, 还能通过氧气提取单 元以每分钟

3 升氧气的速度给病人供 氧. 这个系统的妙处在于容易提高能 力, 在需要时能提供更高的气流速率. 从事该项研究的技术人员Richard Bown 说. 这个模型单元重 2.4 公斤,规格为

100 毫米*200 毫米*250 毫米, 每小时 消耗

50 克柴油.其他可用的燃料还包 括丁烷. (赵路) 英国研制出一种能够极大提升伤 员存活率的小型制氧机. 践行军医的天职 (上接 A1 版)

2003 年,非典疫情在中国爆发, 年 逾七旬的王士雯临危受命, 并向院党委 递交了请战书, 要求把自己的一切交给 党和人民.她在请战书中写到: 我愿意 到前沿阵地去, 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全 部贡献出来,为提高 SARS 救治成功 率、 降低死亡率作出最大努力.

2003 年4月26 日中午,王士雯正 在病房查看危重病人.突然, 一位身患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老年重症患者出现 病情恶化, 并出现呼吸、 心跳骤停.王士 雯奔到病床前, 发现为患者进行气管插 管及使用呼吸机已经来不及.她没有犹 豫, 立即为患者实施了紧急口对口人工 呼吸.经过长达

1 小时的奋战, 患者终 于恢复了呼吸心跳, 转危为安. 好医生: 我没有收过病人一分钱红包 初见黄志强, 人们都会下意识地整 理一下自己的衣装.这位九旬老人, 穿 着自己挑选的藕荷色上衣,牛仔裤, 头 发梳得一丝不乱. 只有穿得漂亮了, 人 的精气神才能上升. 黄志强的记忆力很 奇特 .他能说 得出几十年前治过病人的病情, 但却记 不住自己的生日.前段时间,

89 岁的黄 志强还 稀里糊涂 地过了

90 岁生日. 后来大家没办法, 只好将

1 月1日作为 他的生日. 要把病人像恋人一样对待,天天 想着你的恋人, 怎么会记不住? 黄志强 说.到今天, 他还每周坚持去病房查房. 黄老一张片子要看半个小时. 解 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梁斌告 诉 《科学时报》 记者, 每次给病人作完 检查, 他都会亲自扶病人起来.说实话, 现在我们年轻医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至今,黄志强还保持着每天早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