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2019-07-03

1 倍.因提前出笋, 市场 笋价平均达

6 元/ kg. 技术开发林业科技开发

2002 年第

16 卷增刊

83 213 受冻害情况 通过对绿竹冻害情况调查, 标准地 1~

40 丛编号 调查中, 只有

21 号冻害死亡, 对照区

40 丛有冻害死 亡达

15 丛, 冻害死亡率 215%~ 3714% .从对苍南桥 墩镇和凤池乡 1996~

2000 年绿竹基地的冻害调查可 知, 冻害最严重的是

1999 年营造的绿竹基地幼林, 受 冻面积占当年造林调查面积的 90% , 其中受冻重面 积占 8313%, 而标准地覆盖冻害死亡率仅25% .

3 结论2000 年度, 苍南县绿竹覆盖推广面积达266 hm2 , 采用锯末+ 谷糠的覆盖模式, 占全县总覆盖面积的 90% , 净收入与对照区相比增收123 030元/ hm

2 , 全县 增加产值3 272万元, 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产业.对 促进本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通讯地址: 325800, 浙江省苍南县) 枫香杉木( 萌芽) 混交造林观测分析 巫基有 ( 安徽省绩溪县扬溪林场) 摘要调查枫香杉木( 萌芽) 混交林, 结果表明, 杉木

2 代更新时, 在保留部分萌条的同时, 栽植枫香, 形成枫杉 混交林, 具有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混交林营造中控制造林密度为 140~

200 株/

667 m2 为宜, 杉枫之比以 1B1~ 1.

2 为宜. 关键词 枫香;

杉木;

萌芽;

混交林 枫香杉木( 萌芽) 混交造林的主要方法是: 在第

1 代实生杉木纯林的采伐迹地上, 栽植适当密度的枫 香, 进行抚育的过程中保留部分伐桩上的萌芽条, 使 之形成枫香与杉木共存的针阔混交林.这是我们在 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一种特定的更新造林模式.现对这一造 林模式的观测结果作一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1 造林地立地条件 调查地位于皖南山区绩溪县.造林小班所在地 为低山地貌, 海拔 170~

230 m, 小班内小地形起伏变 化明显, 母岩为页岩, 土壤为红黄壤, 土层厚度 35~

65 cm, 腐殖质层不明显.更新造林前该地为第

1 代 杉木实生人工林的采伐迹地, 于1999 年实行小块皆 伐, 面积4 hm2 , 采伐时林龄为

24 年. 1.

2 更新造林施工情况 采伐同年

12 月对采伐迹地进行了火烧清理.次年3 月初栽植枫香.采用1 年生枫香实生苗, 苗高50 ~

70 cm. 枫香栽植点的布置按照/ 每隔两行杉木( 伐桩) , 栽1 行枫香0的行间混交方式.造林后每年

7 月 各进行1 次割草抚育, 第2年8月进行

1 次除萌. 1.

3 调查方法 选择

3 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 调查各样地小地形 因子( 表1) 、 枫香造林成活率、 株行距、 杉木萌条留养 密度、 枫香幼树年度高生长量、 树高及杉木萌条高度. 表1调查样地小地形因子 样地号 地形部位 坡向坡度 (b) 土层厚 ( cm) ? 微凸山脊 东18

35 ? 微凹山谷 东南

25 65 ? 斜坡西北

34 45

2 结果与分析 2.

1 枫香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枫香是落叶树种, 其实生苗根系发达.3 个样地 均显示枫香造林成活率为 100%.证明枫香在一般 生产条件下实施造林, 其成活率也能达到较好的效 果.除个别枫香幼树因机械损伤失去顶端优势, 两树 种幼树长势正常, 相比之下枫香旺盛程度好于杉木. 2.

2 枫香造林当年树高生长量 枫香造林当年需经一个缓苗期恢复根系后才开 始树高生长.若以 95% 的可靠性作估计( 下同) , 造 林小班枫香当年树高生长量平均数为 26.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