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9-07-03

二、造纸村的背景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和田地区造纸的地方很多,在和田、墨玉和皮山等地都有手工造纸. 现在和田市还有一个小巷,名叫 卡卡孜库恰 ,即 纸巷 之意.但近几十年来,会造桑皮纸 的人已越来越少. 现在和田地区主要的造纸地点位于墨玉县普恰克其乡的布达村,离县城有9公里,过去 叫桑皮纸村,现有40多户人家.这里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造纸,村里有一位造纸的维吾尔 族老人名叫吐迪・托乎提巴克(图1),1923年生,2008年已85岁,他从五岁时就跟父亲学 造桑皮纸.他说,他家造纸已有九代人.托乎提巴克有兄妹五人,唯有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 造纸技艺. 在解放前,村里有70%的人在造纸,由于纸的需要量大,一度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村里 因此曾富裕过.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外来机制纸的冲击,当地产的土纸卖不出去,人 们只好种地.但托乎提巴克的父亲一直告诫他,只要活着,手艺就不能丢.70年代以后,他 重新开始造纸,现在主要是旅游者来买纸,有美国、德国、法国和韩国的旅游者. 吐迪・托乎提巴克祖辈都以制造桑皮纸为生.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是农民,已 跟他学会了造纸,反映了这门技艺的传承特点为子承父业式的家庭内传. 2002年,托乎提巴克老人收到来自美国的信函,邀请他去美国参加第三十届史密梭年 民俗生活艺术节.在这个世界各民族交流传统技艺的盛会上,老人向来自各国的人们展示 了手工制造桑皮纸的技艺,老人现场制造的桑皮纸,也成了艺术节上中外人士争相收藏的物 品.

三、主要造纸工艺 布达村维吾尔族所造的纸以桑树皮为原料.该村的四周有成片的桑树.主要在每年的

5、

6、

7、8四个月中采桑树枝,这时的纤维较嫩,最适于造纸.只要桑树的树枝,不采主茎. 树枝采后,第二年主茎上又会重新长出树枝,还可再次采.有时老人自己去采(图2),有时 是村里人把树枝剪下卖给老人.剥皮后,每公斤可卖五元;

若不剥皮,则要便宜得多.采枝 的桑树,树龄一般要求在10年以上. 造纸的地点就在老人的家中.这是一个带有天井的小院落,长约28米,宽约9米.各①[英]斯坦因.沙埋和阗废墟记[C].鸟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123. 一149一固万方数据 李晓岑・新疆墨玉县堆吾尔族手工造纸调查 个工艺步骤均在不同的位置.其主要工序是: 浸泡――剥皮――晾晒――煮料――捣料――搅拌――浇纸――晾晒――揭纸 1.浸泡.在准备造纸时,先将从村边采回的桑树枝放在院中的水缸中浸泡,约浸三小时 即可.浸泡后水呈褐黄色. 2.剥皮.用小刀剥去树枝表面深色的外皮,取出里层青白色的树皮(图3),其纤维光滑 细腻,很易于加工.外皮少数情况下也可用于造纸,大多数情况下则丢弃不用.树皮的纤维 约有1~2尺长,就用此青白色的树皮作为造纸原料. 3.晾晒.剥下的青白色桑树皮,要散开放在院子里晾晒,约需要一天的时间就晒干了. 晒干后其颜色发白. 4.煮料.将树皮拿到灶房内,用手把树皮放人大铁锅中,加上水煮,煮的燃料用玉米的 茎.边煮边用木棍搅拌,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颜色变为黄褐色.一般过一小时左右,再加 入胡杨的草木灰,又称为胡杨碱,沙土状,呈白色或褐色.每1公斤桑皮料中要加入半公斤 胡杨碱(图4). 5.捣料.捞出煮熟的桑树皮料,放在一块半圆形的薄石板上.人跪坐在石板前,在自己的 双腿下垫一块布,先用手把杂质剔除,然后双手举起一种柄短头长的木制榔头砸桑皮料(图5). 边砸边翻叠皮料,并不断加上水.约半个多小时,桑皮料被砸成泥饼状,变为黄白色. 6.搅拌.先把皮料放进一个桶中,加上水,用手搅拌,再放进一个半埋在地下的木桶内. 接着拿起一根头上有一个小十字的木棒伸进木桶里搅拌.过几分钟的时间,桑皮料就被搅 匀为桑皮浆了. 7.浇纸.将一个固定式的布纸帘放在院子边上的一个小水坑里.用一个大瓢伸进木桶 里舀出一大勺纸浆,把纸浆轻轻浇人纸帘中,并用带小十字的木棒不停地搅动(图6),这样 纸浆就均匀地铺在纸帘上了,并把纸料上的渣捡出.待纸浆铺均匀后,再用双手把纸帘平着 端出小水坑. 8.晾晒.把已有湿浆的纸帘拿到小院外的道路边上,朝太阳方向斜放晾晒(图8),这里 的阳光可以充分照射到纸帘上.两个小时左右,纸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